美文网首页
《论语新解》“公冶长篇”七、八

《论语新解》“公冶长篇”七、八

作者: 王晓珊_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9:37 被阅读0次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是一个仁人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孔子说:“子路呀,一个具备了千乘兵车的大国,可让他去治其军事,若问他的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孟武伯又问:“冉有怎么样?”孔子说:“冉有呀,一个千户的大邑,具备兵车百乘的大家,可让他去做一总管,若问他的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孟武伯又问)“公西华怎么样?”孔子说:“公西华,可以让他做外交,与外宾相对,若问他的仁德,我就不知了。”

        孟式伯当对是鲁国的大夫,是前面第5章《为政篇》孝道所问者孟懿子的儿子。这一章是他向孔子求贤,想请他们帮助处理政事,又了解孔子学问的中心是“仁”,学生们的修为也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问孔子。

        孔子在此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都进行了正面评价,对子路的评价是最高的,可以统率ー个千乘之国。冉有可以做一个千室之邑的行政首长或者一个大家族的总管,公西华具有外交之长可以接待外宾。每个弟子各有专长,可见孔门弟子贤才之多,孔子教育精神之伟大。

        孔子平目讲学极其重视“仁”,“仁”乃人生之全德,孔子的弟子各就才性,各务专长,每个人都趋向全德。人求全德,但不可无专长。这三个弟子虽没有具各全德,但都各有所长。前段间,全人之美课程联盟大会上,干老师的演讲《全人之美课程的N种变式》上也提到了这一点:一线教师,为自己的最高发展一一求专。

        为了学生的发,老师们尽可能地将全人之美课程放在自已的教室里,用在自已的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终生受益,这样一来,每间教室都是一样的,每个老师面目相似,都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命密码,为了自己的生命发展,不要求全,而要求专。晨诵,读写绘,身体程,智慧课程,电影课程……这么多课程,你专长哪一门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做好。为了自己班级孩子的发长,为了自己的发展,最好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静静地聆听你的声音,问一问自己是谁?问一问自己:“我的专长是什会?我的班级特色是什么?我带给学生的特色是什么?”

        做好自己,发展自己,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学生和这所学校、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说:“我怎敢与颜回比呢,颜回,他知道一件事,能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才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呀!

        子贡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重言语,颜回好学,德行又高。有人说,颜回是孔子的最佳传人,只可惜他死的太早了。

          孔门弟子贤才居多,但人与人之间,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人贵有自知之明,但很多人明知不如,仍不肯屈服。而子贡能自屈钦服于颜回,是子贡高明可贵之处。孔子又喜欢颜回之贤才又心喜子贡能自知。

        在这里,我又想和上一章联象起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正确的认识自己。由地オ能有自知之明。

相关文章

  • 《论语新解》“公冶长篇”七、八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

  • 《论语》日日谈  第16期

    吴华平新解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①。"子曰.“枨也欲...

  • 论语 公冶长篇[七]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听到些道理,还未去实行,只怕又听到新道理。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

  • 《论语》日日谈 第33期

    《论语》日日谈 第33篇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七长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①,从我者,...

  • 《论语》日日谈 34期

    《论语》日日谈 第34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八章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一章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

  • 再读《论语新解》公冶长篇二则

    《论语》前四篇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学、政、礼、仁,即讲个人修养,又讲学问应用,可见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但同时也重视应用...

  • 《论语新解》公冶长篇第五19.20.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都考虑多次才去行动。孔子听到了,说...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前四篇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学、政、礼、仁,即讲个人修养,又讲学问应用,可见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但同时也重...

  • 《论语》——公冶长篇

    选三则来体现孔子对于“入仕做官”的立场:据时势而定,时势达则积极入仕,时势不济则归隐以待。这是不同于道家“消极遁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解》“公冶长篇”七、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um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