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像是神和上帝,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宇宙间的至高法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4356653/a36a607fb28ad12a.png)
孩子对所谓神性的了解,往往来自父母的人性——父母充满爱心,悲天悯人,孩子们就会相信世界充满爱心。这样,即便到了成年,在他们的心中,世界仍和童年时一样,充满爱和温暖。假如父母言而无信,睚眦必报,孩子成年后就会感觉世界充满邪恶。从小得不到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戒心和敌意。
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信仰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有的孩子,在童年时代,他必须严格地遵循“家庭小宇宙”的法则,不然喉咙就会被上帝割断。他生活在近乎残暴的成年人的阴影之下。那在他的心中,世界充斥着邪恶和凶险。当然,并非所有父母都那样不可理喻。在世界这个“大宇宙”中,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也有着不同的孩子和父母。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我们童年形成的的信仰和世界观,可能仅仅适用于我们成长的家庭,而在更加广阔的世界里,这些认知显然不切实际。
许多成年人的信仰,其实正是移情的产物。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无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的影响,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
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心理学家布兰恩特·韦吉曾对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深入研究,发现美国人和俄国人在对人性、社会和世界的理解上存在着惊人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双方的交往和谈判,而双方却浑然不觉。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美国人觉得俄国人怪里怪气,在谈判桌上的言行不可理喻,甚至可能心存歹意,而俄国人对美国人也有同样的反感。我们都熟知“盲人摸象”的寓言,其实我们就像寓言里去摸大象的瞎子,没人知道这个巨大的怪物究竟是什么样。
我们一味坚持自己的“小宇宙观”,为此不惜与别人对抗,不惜把每一场争执扩大化,甚至将其演变成一场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