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拖,拖到现在才写也是佩服我自己,谁让这两天过的还算充实。
周六看了一部电影,写写心得吧。
摔跤吧,爸爸
看这部电影也算临时起意吧。拿票的时候发现就一个位置可以选,心里还是很无奈的,还好坐我边上的是一个很安静优雅的老奶奶,算是跟以往一个人坐在空空的电影院有差不多的感觉。
这部片有两个最大的争议点:
1.女权
2.孩子教育
刚推出的时候,这两个争议简直要上天了,各个公众号,大v的各种文章带动着社会节奏,触动着一大片吃瓜群众的敏感神经。但看完这部电影,我只得到一个结论:
那些公众号充满正义感的文章多半是官方营销的效果
这些问题在电影里都很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地给出了答案。
我就按照记忆写,没有查材料。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最先出现在老爹带着吉塔和妹妹训练的时候,村里人的眼光,尤其是剪完头发之后,两人步行在小村庄的街头,背景里一片嘲笑的表情。我那时候仔细看了一下,背景里没有一个女人,没有出现一个女人的嘲笑。其次课堂上小男孩扔纸团,同桌小女生的同情。还有另外一个更直白的画面放在下面说。单单从这两幕就可以表达导演的想法,他想反应的是当今印度国内落后地区的落后思想。那是活在男性权利之下的可怜女人。通过尚处少年的同班男同学扔纸团的动作,这一点被无限地放大。连思想观价值观价值观都还未成型的小学生都知道女人的卑微,那这个地区的大人可能不了解吗?他们只会把这个问题加大加深加重到我们难以接受的地步。而这些,正是我们的敏感点。我们所生活的中国,有能力稳定上网(条件很低了吧),接受思想冲击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这类让我们震惊的事,但印度国内的落后地区有,中国就没有吗?那些被拐进深山的女人,那些被嫁给弱智的女人,那些盲山里的女人,甚至,那些女司机。你不得不承认,中国也有,甚至处处都有。只是远未抵达神经。他反应这些事情不是他认同这件事,他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号召起社会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剑客李杨最近跟某国际影后的某些粉丝的冲突。导演有导演的眼光,这一点上他们很像。李杨转发的内容并不代表他同意,细心地可以发现,他转发用的文字都是文章的观点,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告诉大家,世界上有这样的事存在,我解决不了,我提出来是希望大家能一起想办法解决。李安是,斯皮尔伯格是,摔跤老爹也是。
第二点,小孩的教育问题。我是因为这一点才确定自己那些攻击性文章都是官方营销的想法。里面说得那么清楚,写得出这种文章的多半是没看过电影,没看过这部电影还写这种文章的不是官方营销,就是纯黑子。吉塔带着妹妹去参加同龄人的婚礼。14岁,14岁就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男人,从一堆锅碗瓢盆嫁给另一堆锅碗瓢盆。我们不能拿现有的优越生活去评价别人的世界,正如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评价历史。这一幕是两个争论点的集中体现。试想,把我们本身放在这种大环境下,你是选择接受这种近乎魔鬼的栽培还是成为一个像人一样的物品?没有了父亲,吉塔和妹妹14岁就嫁人了,为国争光的问题我们就不提,为父圆梦的问题我们也不说,成为陌生男人的妻子看来才是最合乎常理的道路。而我们之中会有人想走这条路吗?再怎么牵强的理由拿出来我都不信我们会走这条路,都是狗屁。再说说魔鬼训练,电影里用一段轻快的音乐(里面的音乐都恰到好处,这段我最喜欢)来推进这段过程,缓和了一些紧张的气氛。但问题终究是问题。吉塔跟妹妹最后的水平是29枚奖牌(真实事件)我们反过头来看一下大部分奥运冠军的经历,哪一个不是从小接受非人的体育锻炼,从小起早贪黑地训练,严格控制饮食,没有娱乐活动。我们吃喝玩乐地度过平常的一生却羡慕他们光鲜亮丽地站在最高领奖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疯魔不成活多半就是这个道理吧。最后,两小女孩最后也是自己选择走这条路的,这不就是尊重选择的结果吗?
这部电影关于爱的内容太多了,有好几幕都足以让人潸然泪下。我这边只提一幕我最喜欢的画面。吉塔给马哈维亚打电话承认错误这一幕。马哈维亚一言不发,电话那头的哭声让他忍不住眼泪。阿米尔汗在这个细节上对表情的把我非常到位,紧锁眉头是对女儿的关怀又退却,眼含泪水是对女儿不舍与心疼,泪流满面是互相了解后地情感宣泄。家人重归于好,电影通过这一通近乎没有语言的电话走向转折,也触动人心。父爱的力量在此刻光芒万丈。
关于官僚体系,选了两个缩影,当地体育局官员跟教练。他们的观点很明确,花最少的钱跟努力取得最保险的结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进取只求踏实,这种社会的蛀虫,我不禁说了一声“这该死的印度官僚体系”。旁边聪明可爱的女生转过头来跟我说,全世界都一样。全世界都一样,每个地方都有,我们只能祈祷遇到问题时,我们遇到的是善良公正一心为民的好人?
关于表哥,这个角色的定位很有意思,剧情推进器,笑点制造者,情感沟通桥梁,无私奉献者,侧面女性不平等的体现人员?虽然你长得很帅,有趣逗逼,油嘴滑舌,跟我一样。但是你整天无所事事,不用工作。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有这方面的用意,但我宁愿导演没有这么想过,毕竟他跟我很像。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真正文化输出该有的水平,比起国内大部分的水准高了很多。印度掌握自己的风格,不断磨剑,虽说有过无数烂片存在,但动不动就跳舞的推动方式也越来越少,拿得出手的好片也越来越多,贫民窟,三傻,摔跤。这么迅猛的势头是该让国内电影从业者跟观众好好反思了,追捧好片,不消费烂片或许是一条必走的道路,但怎么才能引导影迷这么做呢?教育,文化,观念。缺一不可。
话说,我五月二十号去电影院那么认真看电影干嘛?果真是个直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