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的写作训练营已经不计其数,有时候盲目地听课,机械地码字,感觉这条路长得没有尽头,像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沿途没有风景,只有疲惫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我写的东西不敢和文学挨边,我或许会编一些故事,哄自己开心一时。
这次参加更“无用”的写作课,开篇主办方就甩出一系列书单,第二节课的老师噼噼啪啪也报出了一堆书名,让我感觉要补的阅读太多。
这次的课程我感觉更具有文学性,或许我也可以借此和文学沾一点边。
先说说我的文学启蒙吧,这本书是《顾城的诗》,初中坐车到省会城市买的唯一一本书,回家车上拽着不撒手,第一次感觉到文学的魅力,爱上顾城,后来才了解到他偏执的人格,发现也许疯狂才更接近灵魂深处,写出干净的文字。
从顾城的诗歌到史铁生的散文,后来,还读了一些世界名著,在那个花季般的年纪,以为自己就很文艺范了,其实屁都没看懂,现在回首当年看的《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都觉得是一片空白。
大学开始读安妮宝贝,《告别薇安》里的故事让我开始喜欢上穿格子衬衣的男子,那时候不懂什么是代入感,现在看来,那就是代入吧。
想想,我年轻时,喜欢的书籍都比较幼稚,正如我的理想一样,不过是想写一部没品位的肥皂剧,哈哈哈。
你可能以为我该转折了,成熟了应该读经典文学了,啊,不,我下面想讲的第三本书更幼稚,但对我影响很深。桑格格的《小时候》,用四川话把小时候写得诙谐有趣,然后我大呼,原来这样也可以出书啊。但是现在看来,是要有很强的文学功利才能写出这样看似简单但很有趣的文字。
后来,乱七八糟读了一些书,如今细想起来有一本印象很深,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这是作者的生活随笔,但每一篇都表现出独立女性的思维和生活态度,她的那个境界是我想追求的,但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我不过是想写一部肥皂剧而已。
一年前,参加尹沽城写作训练营,他晒出了他家的书柜,为学员列了长长的阅读清单,我开始咬牙看那些经典文学,我逐渐发现,阅读也是需要才华的,而我没有。
最后想说的就是尹老师推荐的《漫长的告别》,我看的速度也犹如书面,很漫长,因为没有阅读的才华,我只能逐字逐句的去啃,有的时候总想抄录下来,感觉作者所描述的正是我曾经词穷的表达。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作者可以行云流水地描述得体,而我自己总是词穷呢,但是《新华字典》看得太少,哈哈,开个玩笑,还是阅读太少了。
还好,这次作业老师让写对自己有影响的五本书,如果是十本的话,我想我需要抠抠脑子了。
现在看来,这条漫长的道路,除了写,还要读,但写作的目标真的是脑残的肥皂剧吗?
我学了很久的心理学,看到了很多痛苦的灵魂,和一场场救赎。
我想,或许我是很想写部可以到达读者内心深处的小说,或许讲的是原生家庭的伤害,或许讲的是独立人格的建立,或许讲的是寻找客体的故事。
但是,我如今的能力是写不出这些的,我还停留在写些脑洞大开的都市故事,那就好好享受这段时光吧,或许现在还停留在《小时候》,但谁也保不准,有一天就成为《漫长的告别》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