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想法
冯开时:明朝公务员的“奇葩”晋升

冯开时:明朝公务员的“奇葩”晋升

作者: 饭菌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18:56 被阅读5次

    最近在读马伯庸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从这本奇书里,我新认识了许多明朝普通的公务员,也就是知县或者县丞这一级别。

    当然,我也知晓了当年发生过的,很多既荒唐又合理的明代基层事务纠纷。

    在所有的人物里,一个叫冯开时的明朝知县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而与他相关联的案子就是当年婺源县的禁绝挖灰阻绝龙脉之事。

    01 故事起源

    案子本事并不复杂,且先听我简单叙述一番。

    婺源县在明朝隶属于徽州府,是大儒朱熹的故乡,所以县里的人对教学科举之事非常重视。

    但是自万历28年(1600年)开始,这个县的科举成绩突然一落千丈。

    以前是科举热门的婺源县,突然变得仅有几人中举甚至无人中举,这一下子令当地的百姓慌了神。

    倘若成功致仕的学子不多,那么婺源县未来在徽州府的竞争力也会下降。

    所以在当时的知县和乡里大户的探索下,他们找到了一个原因:县里的龙脉被挖了。

    龙脉其实就是婺源县里的一处山脉,因为富含值钱的石灰,于是当地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经常来挖,几乎把整座龙脉都挖空了。

    于是知县和乡里有名望的人一起反对挖灰,最后在灰户和衙门的不断拉扯中,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

    灰户被严禁再挖灰,一旦发现就重罚,而官府会给予灰户一定的补偿。

    眼看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我们的主人公冯开时,就在这样的局面下,于万历四十一年登场了。

    02 冯开时其人

    灰户领了钱,就重新回去耕田了,但是耕田的利润太薄,和挖灰根本没法比。

    但是在上一任知县的高压政策下,没有哪个灰户敢偷偷再挖灰了。

    冯开时一上任,虽然继续沿用前任知县的那一套办法,但是执行力不够,导致官府的巡查松懈,松懈了就收不上罚款,没有罚款就无法奖励给负责监督的百姓,这个链条一旦断开,就再难以恢复了。

    于是很快,那些灰户就又卷土重来了,开始奋力挖灰。

    这下乡里的大户又急了,赶紧来找冯开时,那之后冯开时做了什么事呢?

    他做了两件事:一是自己捐了一点银子,并号召乡里其他大户也一起捐银子,打算龙脉那块地从乡民灰户手里买下来;二是写了一篇禁灰的文章。

    这第一件事看起来很好,但事实上前几任知县已经试过了,那些灰户根本不卖地契,所以也就没有办成。

    这第二件事虽然看起来普通,但不得不说,冯开时的文章写得真好,我截取其中两句“科第蝉联相续,台座鹭序推先”,其中的引用典故、华丽辞藻数不胜数。

    所以,其实冯开时就是一个会写文章但不会办事的基层明朝公务员。

    03 冯开时的套路

    这样的一个知县,他的结局是什么呢?

    冯开时是万历四十一年来到的婺源县,到了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六年后,他高升去了南京户部做官。

    可能许多人会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挖灰又没解决,他凭什么能得到这么快的晋升呢?

    答案也可以从他之前做的那两件事情里看出些端倪。

    先说第一件事,虽然没有办成实事,但是冯知县仗义疏财爱惜百姓的美名却流传开了,这为他的晋升打下了民生基础。

    再看第二件事,他写的文章,那就更厉害了,他那篇美文写完后,同步抄写了多份,发给了徽州府知府、监察御史、江右参议等五位上司,炫耀了自己的文笔、功德,同时也希望禁灰一事获得上面的支持。

    这些做法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总让人觉得不是个滋味。

    04 结尾

    在冯开时的任内,禁灰一事始终没有任何进展。

    他拍拍屁股去了南京上任后,婺源县的保龙禁灰的事情还是一地鸡毛。

    读史到此,不胜唏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冯开时:明朝公务员的“奇葩”晋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gi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