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孝经·事君章第十七》之二

《孝经·事君章第十七》之二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06:32 被阅读0次

    最后本章引《诗经》对为臣之道做总结,说:“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忠臣事君,虽然有时不在君主身边、离得很远,但是臣心爱君,超越了时空,虽远不远,对君主的关爱恒藏心中,没有一天忘怀。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这句诗可以启发我们对为臣之道进行观察思考。

    首先,忠的实质是仁爱,所谓“心乎爱矣”。所以,尽忠其实涵养的就是仁德。这一点前面已述。

    其次,既然尽忠涵养的是这颗仁心,那么无论在不在君主身边都可以涵养它。就像游子即便不在父母身边,依然可以关爱、牵挂着父母一样。所以,你说一个人没工作,或者退了休,可不可尽忠啊,依然可以为国尽忠,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为祖国的迅猛发展喝彩,做一名遵纪守法的文明公民,这都是为国尽忠啊。

    再次,要把这颗仁心涵养到什么程度呢?无日暂忘的程度、时刻不忘的程度。如前所述,这种对君主的关爱,是一种大爱,不只是指向君主一人的,乃是透由君主指向家国天下一切苍生的。要把对一切苍生的大爱,淬炼到时刻不忘的程度,这才是为臣之道涵养仁德所要达到的目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这么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达到呢?最基本的,从事亲开始,然后移孝于忠,把对父母的爱,逐渐扩展到对君主、对天下人。在这个扩展的过程中,有一样功夫是贯穿始终的。无论对父母的爱,还是对君主、大众的爱,都不是无因而生的,靠什么生发长养呢靠观功念恩的功夫。无论对父母、兄弟,还是对同事、领导,都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观功念恩,念恩越深,想要报恩的心就越强,对他们的爱就越真挚。最好能把观功念恩定成自己每日的功课,雷打不动,每天坚持,日久功深,一定会是一个有爱的人。心中有爱,那么“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操持起来就会动力不断

    另外补充一点,夫子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从政与治家的原则、方法是相通的。这提示我们,本章所说的为臣之道,除了适用于君臣之间,其实也适用于其他的上下关系,如晚辈之于长辈、学生之于师长等等。所以,即便我们没有从政,依然可以而且也应当认真实践这一章的内涵。(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思考《诗经》这段话的含义?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这句诗可以启发我们对为臣之道进行观察思考。

    首先,忠的实质是仁爱,所谓“心乎爱矣”。所以,尽忠其实涵养的就是仁德。这一点前面已述。

    其次,既然尽忠涵养的是这颗仁心,那么无论在不在君主身边都可以涵养它。就像游子即便不在父母身边,依然可以关爱、牵挂着父母一样。所以,你说一个人没工作,或者退了休,可不可尽忠啊,依然可以为国尽忠,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为祖国的迅猛发展喝彩,做一名遵纪守法的文明公民,这都是为国尽忠啊。

    再次,要把这颗仁心涵养到什么程度呢?无日暂忘的程度、时刻不忘的程度。如前所述,这种对君主的关爱,是一种大爱,不只是指向君主一人的,乃是透由君主指向家国天下一切苍生的。要把对一切苍生的大爱,淬炼到时刻不忘的程度,这才是为臣之道涵养仁德所要达到的目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2. 我们靠什么来生发长养对父母、对君主、对大众的爱呢?

    靠观功念恩的功夫。无论对父母、兄弟,还是对同事、领导,都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观功念恩,念恩越深,想要报恩的心就越强,对他们的爱就越真挚。最好能把观功念恩定成自己每日的功课,雷打不动,每天坚持,日久功深,一定会是一个有爱的人。心中有爱,那么“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操持起来就会动力不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经·事君章第十七》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lj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