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长大越是明白,一切都已回不去了。那个“桃源”不在世外,只时常在我的梦里笑和忧愁。
90年代我出生在一个四线小城市里的工厂小区,小区里有幼儿园、小学,有澡堂、礼堂和篮球场,有小卖部和每天轰响而过的火车,有绿荫如盖的小树林和挤满了蝌蚪的小池塘,更有采不完的草籽花和在路上疯跑的小伙伴。
在那个年代,物质不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不需要多少物质来丰富。一个四线城市的工厂小区就宛如一个“桃花源”,大人在这里劳动挣钱,购买生活必需品,孩子在这里上学,玩耍,左邻右舍都是工友,相互熟识,在孩子上高中之前,这里的家家户户都生活在一个闭环里,大人每天就是上班回家,孩子则是上学回家,除了节假日偶尔外出去市里散个心,平时很少出小区,一是因为交通不便;二是因为工人的生活都很辛苦,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出门逛街;三是挣得少,花钱能省则省,一毛二毛的算计。那时大家都清贫,也不知道什么叫眼界,单纯活在一个圈子里,便是邻里之间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上一吵,大人们也会有大打出手的时候,可正是因为这些,它才更像一个“桃花源”。
它并不总是好的,甚至有时想起来都是忧愁。没有钱,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总是很焦虑,我的成绩也不甚令人满意,吃饭实在没菜就用油盐味精调一碗三鲜汤和饭吃,母亲会睡到半夜起床去上班,凌晨带着一身的凉意回家,我那时不懂事还会趁她上班偷偷看电视,她发现后就会生气对我破口大骂,十分可怖。即便如此,我还是会想,如若让我回到过去,我还是愿意,喝着“三鲜汤”就米饭,偷着看电视被母亲责骂,那些事,那些人记忆里的样子,我愿意一遍一遍的重温。
更多的还是笑声,走蜿蜒的小路去上学,路上总有结伴而行笑语晏晏的孩子,带着那个时代最简单无拘无束的快乐。路两边有丰富的景致足够你花上半天的时间耍玩,采几根花草,捉一只蝴蝶,串一串花朵的项链或者在水沟里捡上一捧螺蛳,也许因为这个我就会时常迟到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如今想想罚站也是美好的。父亲是温良的人,聪明爱读书,喜爱历史和文学,会给我说历史故事,会骑着凤凰自行车带我去买蛋糕,会让我踩在他的脚背上胡闹,后来他生病了瘦的厉害,满脸愁容,但每每见了我总是尽可能的对我微笑,笑地那样温柔美好。
我的童年,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贫穷也有辛劳,统统都作幸福,因为那时父亲还在,母亲还年轻,我还未长大。那是童年,我回不去的“桃花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