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几来回

作者: 庐山樵 | 来源:发表于2022-12-14 21:55 被阅读0次

    来武汉不登黄鹤楼算不上真正的武汉客。来黄鹤楼能让人不联想到崔颢的那首不必引述的诗与李白的那句似是而非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怕是也有点困难。可见“江山也要文人捧”的名言着实不虚,纵然没有好的传闻,编几个与文人有关的故事也是好的。据说李白的黄鹤楼传闻就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真实可疑,传说居多。但李白以崔颢的制式作诗不假,最为明显的《登金陵凤凰台》,开头就是“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摹仿的这么明显,证据凿凿,确非一般。李谪仙也不争辩,但凭后人评说。

    这次登楼,距我上一次已时隔27年。来武汉更是有些奇特,不为旅行而来,却游了不少景点,本想探访住院的好友宝哥,却关卡重重,差点都见不上面。陪我们几个庐山来客正是在武汉打拼多年的庐山老乡查胡林先生。查先生早年在此当兵,转业后自主择业,在武汉开起了自己的园艺公司,为人真诚热情,平生好交朋友,有一款新酒品质不错,要打开销售局面,查先生便成了武汉市的总代理。到了的第二天,就陪我们游览了黄鹤楼。

    疫情下的黄鹤楼景色依旧,游客如织,且遵循着防疫要求,面戴口罩,身距米余,循着游观的线路逐级登楼,往返的线路成了回环,最大限度的疏通了游客流量,随着人流的涌动,怕是寸距也难保持,想在某个层楼作短暂遐观都有些困难,遑论觅一隅静处把盏对酌。环睹墙壁上的历代名贤吟咏,本也想吐露几句,觉其清浊不定,只好放弃,顺着人流继续流动,登上顶楼凭栏独览,一江横亘,舟帆远影,俯视楼底,万头攒动,长天浩远,车水马龙,古之情怀,今之繁涌,骤然相会,相互交织,不怕你登高独览时毫无在意,不怕你身居红尘处不嚣尘迹,怀古的幽思与抚今的慨叹,总能让你有所感触:

    东南荆楚开新埠,极目江天一望收。万里长江穿赴眼,千秋时岁看登楼。乘仙黄鹤归何处,载月白云肯旧留?大浪淘沙非有意,匆匆行迹尽车流。

    回来后再读苏东坡,有一首词,让我往复,在他被贬黄州的五年间,虽时有登楼,更多的时候是临江望楼,思发浩渺,此中滋味,怕是一言难尽。公元1081年的暮春,这是苏轼谪居黄州后的第二年,经寓居武昌的殿直王天麟介绍,认识了鄂州太守朱寿昌,朱太守对被贬黄州的苏学士多有同情且相惜之感,尤其东坡艰难的生活处境让朱太守常持怜惜之心,因而在生活中多有接济,时有馈赠,苏东坡又是个性情中人,平生乐善好施是他的本性,没想到自己混过大半辈子却成了别人接济的人,每受馈赠总是万分感念,心有谢诚,却无以为报,内心总是惴惴不安。一次朱太守在黄鹤楼邀友小聚,趁着酒兴,东坡即兴挥毫,赠了太守一首《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算是对多年来的知遇与关照的一并谢忱。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词中的高楼即指黄鹤楼,尽管此词主旨并非主叙黄鹤楼,但词人借楼起兴,倚楼对谈,近观蒲萄深碧,远思江汉岷峨,尤其与朱使君的友情相宜,真诚以待更是让后人感慨。其实此词气格豪迈,风韵华章,外谦而内执,思古而不伤今。读东坡词,多呈机智,时见幽趣,生活平常事,却道圣贤书。我常常想,文人写点诗词文章作为平生交际算不了什么,比不上宴席千盏,豪掷万金,但事情往往怪异,宴席千杯终有尽,豪掷万金亦有时,而毫不起眼的几行文字,随着吟诵的音频偃旗息鼓,随着书写的纸张岁染腊黄,或沉于箧底,或匿于烟云,有时偶尔有人翻出忆起,觉得沉于时空的往事生动有趣,再拿来读,不仅字字珠玑,更可爱的是,往事如雾如烟却又聚烟如影,悉在当前,让更多的人凭追往事,话忆当年。然后成了你我的谈资笑料,法效先贤。文化的软实力也许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与濡养,此时才真正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可贵。真是要感谢当年那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几行文字和那个有点落魄但又不失气度的诗人。

    其实,赠诗的对象朱寿昌先生,不仅是位鄂州太守,官居四品,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时代典范,孝子骄儿。他的“弃官寻母”的故事载入《宋史》,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为当朝后世的人生楷模。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宋真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其母刘氏是朱巽之妾,寿昌庶出。朱寿昌幼时,刘氏被朱巽遗弃,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长成之后,荫袭父亲的功名,出而为官,几十年的仕途先后做过陕州荆、南通荆,岳州知州,阆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与生母团聚,思念之心萦萦于怀,以至于“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母子分离后的五十年间,他四方打听生母下落,为此他烧香拜佛,并依照佛法,灼背烧顶,以示虔诚。宋熙宁初年,听人传说他母亲流落陕西一带,嫁为民妻,他又刺血书写《金刚经》,并辞去官职,千里迢迢,往陕西一带寻母,并与家人道:“不见母,吾不返矣”,朱寿昌终于在同州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亲,当年母子分离时,寿昌尚年幼,五十年后重逢,老母已七十有余,寿昌也年过半百了。原来,寿昌母刘氏离开朱家以后,改嫁党氏,又有子女数人,寿昌视之如亲弟妹,全部接回家中供养,有人将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上奏神宗,宋神宗得知后,责令复原职,同时,名公巨卿如苏轼、王安石等争相赞美其事。从此,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故事遍传天下,孝子之名得于遐迩。

    当然此是后话,东坡作此词时,朱正任鄂州太守。凭心而论,我是通过东坡这首词认识朱太守的,您的“二十四孝”我才听到,还是这次重读此词时,发现您的品行端方,德为世范,更让我肃然起敬。我读书太少,抱歉。

    东坡作此词时是46岁,来黄州也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生活环境到生活条件再到心理调理,早已有了“暗然偷换”的迹象,从那个夜月孤桐的寂寞沙洲到时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心情为之一变,这种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朝气,人的内在动力有了新的源泉,人的内心世界有了色彩与温度,这种力量还在不断增加,让一个对前途失去信心,对生命失去价值的伟大诗人有了精神支柱与内在动力,这是多么伟大而重要的事情啊,这是让一个诗人起死回生,照此而往,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在历史和文化上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与贡献。此时的东坡吟唱着“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是剑外思归客。”既在怀乡,亦在怀古,“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既在祝愿,亦在寄怀。

    一年后八月的某一天,东坡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江边,面对滔滔不绝的江水与渺渺难尽的历史长卷,家国情怀,风流人物,个人命运,古往今来,千头万绪,一种悲情,涌上他的心头,他那标志性的音色与音量,与江山画卷同色,与长河大江等宽,《念奴娇  赤壁怀古》横空出世,亦如长河大江奔涌而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每次读东坡此词时,内心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坡仙的那份涌动,“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的寄语已然在自己不知不觉的吟唱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与广阔,不仅是“追”,而是逾越。

    2022.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鹤一去几来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nc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