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天气转凉,昨夜今晨下的雨,让首府布里斯班,也有了季节更替的感觉。小的时候过年了,哪家哪户做了什么、香不香、好不好吃,用不着进门去看,光用鼻子就能闻出来。现在哪还用鼻子去闻,只需上朋友圈看,哪怕平日里很少露面的,没准就把私家年夜饭,图文并茂呈现出来。今年我看到多家显摆的年夜饭,可并不比往年的差,美味佳肴、色香味形,隔着屏幕都感觉诱人。“日子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都不错”,这言子至少在年夜饭上,还真是一点都没掺假呀。
咱家年夜饭,没有朋友圈展示的丰盛,但也都平日里喜欢吃的,尤其是两外孙姐弟俩,头一天专点的“糯米肉丸子、宫保鸡丁”,可都是抢手的货。不太遵从为了年年有余,就要做上一大桌,吃上好几天的老一套。天天都在过年,顿顿都吃新鲜的,也合了康养的规矩。咱家里有两位特别注重仪式感的,女儿早就网购回家一大堆年货,刚吃罢年夜饭,就开始开箱折腾起来。大门外贴对联、内房门贴年画、吧台上摆弄财神爷。外孙女则在年夜饭还没开席前,就把书柜里摆放的老祖祖镜框照片,拱手请了出来,端端放在条桌上方,摆上精致碗筷、酒杯,盛上吃的、喝的,要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吃年夜饭。莫要以为姐弟俩只是为了摆个谱,他们还真的把吃的、喝的,贴近画像往嘴里送,表达的是一份毫不掩饰的隔代亲情。外孙姐弟俩见过祖祖吗?哪能,相隔差不多快一百年呢,何来这份真情?只能用遗传基因强大来解释了。姐弟俩的妈我们的女儿,打娘胎里出来,就跟随老祖祖一起长大,这份血浓于水的浸润滋养,这份恒久难忘的感恩之心,尽管隔着几代人了,依然能够子孙传承、绵延不断。
大年初一的汤圆,外婆早早的就煮上了,当然还有昨夜就装上的小红包。过年的小红包,外孙姐姐可是有惦记的,也早就纳入到了新年的入账规划。多大年纪了,就有了这样的小九九?现在的孩子,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理财的意识从小就有。咱家小姑娘的想法顺应时势,她想要的是一个苹果手机,自家父母说可以,但钱得自己开源节流,包括平日里得到的各种奖励、舞校参加演出的酬金等等。以前老辈观念认为,孩子小心不能大,现在的孩子可不这样,有了梦想就要去实现,或许这也是新年大家都应抱有的心态吧。
(本文插图选自小红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