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我到外面办事,五点钟回馆里值班,sf老师说“有个学生来找你,没说什么事”。我问了问他的特征“瘦,个高一米九”,就知道是谁了。因为除了那些在外地飘着的学生,家里的学生只有一个符合这个条件——小谢,史上才子风流的名门望族。
打开手机,看到他的留言,问我在哪,要来找我聊天。
他上高三,已经封校二十多天,估计是憋的久了。到了晚上,果然来了。原来他是请假出来的,因为疫情还没解封。学校方面在疫情和学情两方面都是不乐意放的,但架不住他主意大,连闯班主任、级部主任和校长三个关卡终于走出来。这个孩子一直就很有自己的想法,看他的样子我只需要静静地听就可以了。
现在高三学习到了白热化阶段,内卷的厉害,早晨的“小早读”(住宿生起床跑早操后的20分钟),让同学从6:20硬生生卷到了5:10分,在他根本睡不醒,睡不醒效率就不高。所以他经常是班里最晚到的那个,明明没迟到,却有迟到的内疚感。所以内心很反感这个,他觉得这样根本对自己无补于事。所以就想到了请假回家自修,又因为他是班里的第一名,他这个举动让班主任很紧张,一是怕影响他的学习,二是怕影响班级同学的情绪。那又怎样呢?自然是一意孤行。
回家一周了,自己说在家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上课。但是有时候会有惶惶之感,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方面又纠结如果自己像班主任说的那样,学习上会有波动。我们都知道这个阶段的高三,就是精神激励,东西都学完了,每天就是刷题,强化。所以我并不觉得他会落后,但是我没说。他自己都能认识到,他更无奈的是,这样做影响了班主任对他的观感。我觉得,现在这个时候,什么都不重要,排除一切杂念先拿分数再说吧!至于老师的观感,不必要放在心上,后面的时间里都会释然。
又说到“双减”,高考的政策不改革,怎么减?(难得清醒)
我说,国家推行每一项政策都不会立竿见影,正如药医病患,需要缓缓图之,立竿见效的药必然伤害巨大。孩子还叹了口气:船太大了,不好掉头。(这时我就有点想笑,笑这种老成的腔调与稚嫩面貌的反差)
我给他倒了一杯水,他继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不设置人生规划课?有很多人上了大学才开始想自己要学什么,从事什么?这不应该是初中或高中的时候就需要知道了吗?他高二的时候自己决定要当导演,高考要参加艺考。后来来跟我商讨,我近年来对艺考关注不多,也没有太多建设性的意见,就觉得有点冒险,就介绍了我的一位这个领域的朋友给他,最基本的考试思路理清了,就剩下可行性和未来事业的规划。后来他跟我这位国外的同学交流了一个月,终于打消了临时改科的念头。一是在高二突击艺术专业,还要拿出四个月时间备考和考试太冒险,二是从宏观上看,国外电影娱乐的体系更健全,导演专业必定要出国进修,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聊到这儿,孩子情绪平和了好多,环顾四周的图书感叹道:老师,我一直不知道,小时候我妈他们跟我说“要多读书啊”有什么用?现在终于知道了,多读书能让我比别人做决定快一点。现在想读反而没时间了,我想好了,我大学的生活就是泡在图书馆里。对哦,阅读,会把你生活的寂寞置换成时光的璀璨,他可能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却会告诉你为什么。
他的大学生涯是选一个相对悠闲的专业,然后自学导演,在大学毕业之前考完雅思,申请出国学导演。
看到孩子自信坚定的脸庞,我拍拍他的肩膀,给了一句革命口号:加油吧,未来属于你们,你们就是未来!
下班了,我推着电动车,他陪我走在路上继续聊。路灯辉煌,影子很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