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也有“白月光”,那么,怀民应该就是我们朋友圈里的“白月光”。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看似写的是一篇简短的游记,主题思想上却是作者与好友怀民的一场月下交流,这一场内心交流,实则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而那一晚的月色很显然是助兴的。
今晚的月色很美,月色也悄悄闯入我的窗,我欣然起行,也想找一个“怀民”,打开手机搜索半刻,竟无果。放下手机,独自倚靠着窗台,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还有那远去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