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一起探索华夏教育秘旨。
列位看官,
中国学问百家争鸣,
儒、墨、道、法、纵横、阴阳……敢问您最喜欢哪家学说?
书接上文,
只说这500年前广东省新会县都会村的老陈家,
几乎每一代都格外喜欢道家。
上文曾说,
陈白沙的父亲陈琮最喜游山玩水,
靠着松树箕踞(岔着腿坐)而歌,
好生逍遥自在。
这份逍遥可以说是老陈家的“祖传”了。
但逍遥自在的背后却又有几分苦涩,
说来又是一把炎黄子孙的辛酸泪。
原来现居广东的老陈家,
远溯南北朝时期本是中原人士,官宦之家。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国力大伤,匈奴入主中原,大量汉族官民举家南迁、背井离乡,史称“衣冠南渡”,陈家远祖便在其中。
这些南迁的华夏儿女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本是炎黄子孙,故尽管流落闽、粤、赣、桂多省,但却形成了一支独特的汉族民系:客家人。
这也是唯一一个不依据地域而命名的民系。
对比今日不禁让人感慨,
先民曾流离失所,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坚守自己炎黄子孙的归属;
而在如今比较和平的岁月里,
却总是有人鄙视自己的“黄皮”,
想要填充“白心”,
成为一个个自我割裂的“香蕉人”。
水有源,
树有根,
忘了本的浮萍,
乍看似无事一生轻,
终难逃雨打风吹去。
不忘本的人往往重情义,
在薄情的世道里,
重情义却容易受伤。
但总不能因此就抛弃情义吧?
于是一次次受伤,就开始练习坐忘;
一次次希望落空,就开始学着无为;
一次次流离失所,就开始豪迈放歌;
一次次世态炎凉,就开始爱上山水。
作为道家开创者的李耳先生,
也是这样看着曾经经历的所有美好在西周末年一个个破碎,
然后黯然西行的吧。
人人羡慕道家的逍遥自在,却少有人懂背后的一把辛酸。
老陈家先是从中原迁居到了广东北部的南雄府始兴县珠玑里,
之后又是因为宋朝末年的离乱战火,
陈有道又举家南迁至广东南部的新会县。
在此地一呆就是好久,
直到白沙10岁左右才又搬家。
陈白沙的祖父是陈朝昌,字永盛,号渭川。
这位老先生从小就性格耿直鲁莽,对人情世故之类的也不了解,喜欢读道家的书。
受他老人家的影响,
陈白沙的父亲陈琮也是性近道家,隐居不仕。
不过与陈朝昌老爷子相比,
陈琮要聪明许多。
小小年纪阅读速度飞快,而且擅长作诗。
所以家里的长辈们都是很期待陈琮前程似锦,
奈何文曲星的心魂住在了林黛玉的身子里,
从小就体弱多病,
这一点倒是后来遗传给了陈白沙。
遗传给陈白沙的不仅是这一副弱柳扶风的身子骨,
还顺道把家族长辈们的期待顺道赠给了陈白沙他们哥俩。
就像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的那句:
“孩子,你爸我就这样了,咱家以后就靠你了。”
于是,
陈琮给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陈献文,
也就是陈白沙的大哥。
几年后,
在一个草长莺飞阳光明媚的春天,
陈琮夫人的腹部又渐渐隆起,
陈献文跑到正在院子里眯着眼睛晒太阳的陈琮身边,
摇着陈琮的胳膊问:
“爹,爹,娘肚子里的是弟弟还是妹妹啊?”
陈琮笑着反问:“你觉得呢?”
献文又接着问:“都有可能诶,爹给弟弟或妹妹想好名字了吗?”
陈琮笑了笑,抬起左手向袖筒里摸去……
列位看官,您猜他从袖筒里摸出了什么?我们明天揭晓。
本文系长篇教育历史小说《明师演义:教育要走心》第4篇,作者郭江星。每日更新,请多指正!
❤感谢关注点赞,欢迎评论留言❤
❤明天不见不散,早安午安晚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