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孩子面临的读诗问题
在前几天,有几位记者妈妈在聊天中,说到孩子读诗的问题。有一个妈妈就说,他的小朋友才上小学一年级,老师指定的课外读物就是《唐诗300首》,并且老师让孩子们都从第一首开始读起,然后每天都要背一首下来。
诗词是我国的经典文化和智慧的代表,应该让它更好的传播下去。
不过做为过来人,我特别为这些小朋友担忧,为什么呢?
因为《唐诗300首》的体例,是从五言古诗开始进入七言古诗,再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最后再到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就是说什么呢,是古体诗在前,近体诗在后。
这样的排列顺序,当然是符合诗歌本身的发展线索的。但是它并不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
因为人们的认知规则是,要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所以这让刚开始学诗的小朋友处处碰壁。
让孩子换个方式读古诗
作为一个普通人,特别是一个小朋友,先从古体诗入手,会觉得比较难以接受,而兴趣一旦被打消,再挽回可就难了。
所以我的建议一定是从近体诗到古体诗,也就是从绝句、律诗开始,再到五古七古。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首绝句,让大家看看绝句有多美,多回味悠长。
我想分享的就是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你看这首诗写得真明白,几乎不用翻译,但是呢,也真漂亮,漂亮在哪啊。从第一句就漂亮,第一句“红豆生南国”,多简单,就是讲红豆树生长在南方嘛。
字面是简单的,但是背后的意思可没那么简单。这句话,其实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一个大传统,叫做即物起兴。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诗从《诗经》开始就讲究赋比兴,那所谓兴就是借物言情。
“红豆生南国”也是即物起兴。他借的物是什么呀?就是红豆啊,那红豆又有什么特性啊?红豆又叫相思子。
据说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男子戍边不归,他的妻子每天倚树遥望相思成疾,最后泣血而死了。那她死后,树上就结出红豆,仿佛是这位妻子的血泪形成,所以红豆又叫相思子。
这种说法,在王维的时代,早已经深入人心了,就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密码。就好比我们讲《楚辞·招隐士》,里头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个词语出来,我们以后一看见春草萋萋,自然就会联想到游子思乡。那同样,我们一看诗人写红豆生南国,立刻也就知道了,这是在为相思打伏笔了,这是在引起情思呢。
那接下来第二句,按照即物起兴,由物到人的规律,该讲人的相思了吧。
并没有。诗人在第二句接了一个问句,“春来发几枝”,这是问谁的呀,当然是问诗人思念的那个人了。那个人当时一定就在南方,所以诗人才说红豆就生长在你们南方,春天到了,它又长出了几许新枝?你看多平淡,多从容啊,就好像在闲聊天气闲聊植物生长一样,仿佛什么都没说,但是真的什么都没说么,当然不是了,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懂得中国文化的密码。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呀?春天到了,你对我又生出了几许相思啊,你看这层意思咱们都懂。但是诗人毕竟没有明说,他只是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你看这是多么温柔,多么含蓄,多么富有中国情绪。其实这就是王维的本事了。
那接下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既然发了新枝了,自然会结新果,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写到了“愿君多采撷”,希望您多多的摘红豆。
那为什么劝人多摘红豆啊?因为通过采撷植物来怀念远人,本来就是中国古诗的一个传统。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的“折柳赠人”,那跟柳条相比,红豆当然更适合采摘,更适合赠人,因为他本来就叫相思子。所以下一句话,也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为什么“劝君多采撷”呀?因为“此物最相思”。
正确读诗方式,让你的孩子爱上读古诗
让孩子喜欢上读古诗,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诗体入门,让孩子有了学习的欲望,再通过情景化的故事解读,让孩子对读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你看整首诗从红豆起兴,因为春来想到发新枝,因为发新枝,想到采红豆,最后结到相思这个主题上,是不是一气呵成,清新流畅自然之极呀。这是它的一个好处,但是光说这个好处还不够。
你再仔细想,“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句话,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妙在哪啊,你既可以把它翻译成,希望你多多地摘红豆吧,因为它最惹人爱怜,惹人思念了,就是我最喜欢红豆了。
那也可以翻译成,希望你多多的采摘红豆吧,因为它最能唤起相思之情。如果按照前面的翻译呢,那就是在讲红豆,从红豆到红豆,那如果按照后面的翻译,他就是在讲感情了。从红豆到人心。那诗人到底是在讲红豆还是在讲感情,当然是在讲感情了。
但是单从字面看,你又不能说他一定是在讲感情,这就是中国诗语言的细腻和微妙,也是中国诗心灵的细腻和微妙。
这还不够,你还可以再想一步,你看诗人一直讲让那位”君”去多多地摘红豆,多多地思念,好像没自己的事儿一样,但是我们明眼人都知道,那位”君”背后是谁呀?正是诗人自己。请那位“君”多多相思,背后不是恰恰就是诗人一直在绵绵不绝的思念的那位“君”嘛。这一层意思,躲在背后隐而不发,这不也是中国诗心灵的细腻和微妙嘛。
其实大家一定要知道五言绝句,是好读的,不过也最难写,因为它一共就四句话,20个字,所有的起承转合都要在这20个字里完成,而且还要意在言外回味悠长,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相思》这首诗就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其自然,极其深情,还极其耐人寻味。为什么耐人寻味,因为你看诗人满心的思念,但是始终也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句句不离红豆,这是何等的含蓄。可是无论是发几枝,还是多采撷,还是最后的最相思,又是何等的热情,含蓄而热切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