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代杜耒《寒夜》的诗描绘小寒场景。一眨眼来到了二十四节气里第二十三个节气,也就是说这一年真就快过去了。《历书》说“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小寒寒惊蛰暖;小寒暖立春雪。古人根据小寒阴雨(雪)情况,预测未来天气,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

冷在三九,出门冰上走,民间又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物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虽然冰天雪地,但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能正确判断大地的阳能其实在增加。尽管大雁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己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回升,雁群开始自南往北飞回故乡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雁有仁心,一队雁阵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雄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郁郁而终。雁在迁徙中互相紧密列队而飞,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呈“人”字形雁阵,减速时队伍又由“人”字形转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跋涉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是情感最为执着高贵的物种,元好问在《雁丘词》中这样描述大雁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道尽大雁真情,而让当今世人惭愧。

对物候的观察感受需要极为开阔而又沉静的心态。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有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小寒一般在阳历新年的1月5日或6日,中国人常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方面是天道宇宙的运行规律;另一方面是一年的开始。“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云与雷为屯,君子当由此领悟,凝重如云,迅疾如雷,沉着果敢,经纶事业。
小寒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于人之一生来讲,意味着青少年期,需奋进累积,以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表达,来鞭策,追逐梦想。
“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只是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记当时行乐,年少如狂,宦游异乡,对节物只堪伤!
老穆寒夜于羊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