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哀伤的美
读川端康成,能感受到他对“美”的向往,但这种“美”却往往又是伤感的。就像凌晨4点的海棠花,它的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读这套川端康成系列书籍时,这种感觉很是强烈:书的装帧之美,文字翻译的细腻之美,文中描写之美,假如你想读一读川端康成,那么,它或许应该是这样的。
制作精美、独具匠心的装帧之美
质朴灰卡纸结合烫白工艺函套自带一种高级质感;五种精选特种纸质,以不同的纸张与文理的拼贴共舞,来呼应川端式美学;内封书名压凹,简朴别致。总之,这是一套,你看一眼,就会沦陷的书籍。对于一些收藏癖来讲,确实,一翻开就会被这种高级感俘获。身材娇小,却魅力满满。
翻译之美,译出境界
钱钟书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境”。简单的说就是,可以不用按照一字一句去生硬刻板翻译,而是用我们熟悉的语言将外国文字表述出来。比如林译小说,茶花女的形象在译文中给人的感觉不再是金发碧眼,而是符合中国审美的小家碧玉、含情脉脉之相。
这套书籍由著名翻家竺祖慈来翻译,在书中也能看出很多翻译传神的地方,在阅读中,确实也读起来更有美感。
比如《古都》中对园林的描写“一尘不染的松树的姿影,伴着那一池春水,衬托着低垂的朵朵红花,使之更加艳丽夺目。”《古都》中对紫堇花的描写“枫树正要绽开红红的小嫩芽,蝴蝶们白色的舞姿是那样鲜明耀眼。两株紫堇的叶子和花朵,也在枫树干新绿的青苔上投下朦胧的影子。”
这样的翻译,在我们阅读过程中,确实能让读者感觉到所写之物的美妙,确实很有美感。
文字中对美的追求
川端康成文学的魅力,还在于他对美的追求。他曾在《花未眠》中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所以,在他的作品里,能够迫切的感受到他对美的近乎强烈的追求。
他追求的美,可能是某一处美景。比如《雪国》的经典开篇:“穿过国境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白了。火车停在信号所旁边。”这在世界名著中,也是很经典的开头。夜的底色变白,用雪之洁净、雪之纯粹、雪之璀璨来形容,别的事物似乎都无法形容。
他追求的美,可能是某些青春女子的体态之美。《雪国》中对叶子的美的描写:“这个时候,她的脸的中央燃亮了灯火……于是,灯火就从女人的脸中央流了过去。但是没有给她的面孔增加光艳。这是远方的冷光,只是照亮了那纤巧的眼眸四周。当姑娘的眼睛和灯火重叠的瞬间,她的眼睛宛若漂荡在夕暮波涛间的妖艳的夜光虫。”
用灯火和流光来写叶子,在那截暗夜里的火车上,叶子是那么光彩照人,散发着青春蓬勃的魅力。
他追求的美,亦或是暗藏在心底的某种情愫。比如《雪国》中岛村对叶子的猜测:“他反而对这个不觉得奇怪的自己而感到奇怪起来。那个凭指头记忆的女子和眼睛里点亮灯火的女子之间,究竟会有些什么关系?又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岛村不知为何,他心里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也许还没有从夕暮的镜子里清醒过来吧,那黄昏暮景的流动,莫非就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吗?他忽然泛起了嘀咕。”
这里的心里活动,多了一丝朦胧美,对对方的期待隐藏于其中,又有一丝神秘的美感。
同样的心理活动,在看到老相识时,又是另外一种表达:“她到底还是做艺妓了?他看到那身裙裾,猛然一怔。然而,她既没有迈步走过来,也没有做出任何迎迓的姿态。她只是站着一动不动,岛村远远看见她那肃穆的神色,急急走了过去,他站在女人身边沉默不语。涂满浓浓白粉的女子欲破颜为笑,反而显得一脸悲戚,一句话没说,两人一同向房间那边走去。”
俩人谁都没看谁一眼,却仿佛说了千言万语。这种言有境而意无穷的含蓄在这里运用到极妙的境界。微妙克制比繁琐的啰嗦更动情。
无论是哪一种,他的文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在用力去感受自然,感受人物,去挖掘那种渗透在所有事物中的美感。不得不说,川端康成是在用力去寻找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