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倒转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当时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余洒度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四、五十万蒋介石大军铁桶似地包围红军根据地的时候,群首无计,惊惶失措,就连一代元帅林彪看不到井冈山红军生存希望、质疑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时候,毛泽东柳暗花明地曝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惊天曙光。
长征中的红军面临极其困难的境地。蒋介石组织中央军和川黔滇湘等省军阀共40万军队,对3万多中央红军日夜围追堵截,分进合击,妄图逼迫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地区决战,将中央红军彻底消灭。敌军的围追堵截,地上几十万大军前面堵,后边追,左右拦截,毛泽东指挥了中外军事史上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引领红军从绝境中胜利冲出重围。战胜了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抗日总纲领《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中日军队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六年来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由于日本军队在缅甸打败英法军队取得胜利,中缅国际物资的通道被日本人控制。中国完全处在被日本帝国包围之中。这样中国最后一条补给线被斩断了。中国战区的作战物资、武器弹药等只够勉强维持两个月。关于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就不需要赘述了,举国一片“亡国论”。而此时在延安的毛泽东化了近十天的时间,写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持久战分三个阶段……”。最终历史完全验证了毛主席的预言。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800万大军美式装备,军官皆是军校毕业,然而短短几年却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的灰飞烟灭”他以非凡的胆略发布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完全印证了毛泽东在三湾树下的宣言。
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吗?没上过军校的毛主席,为何能打败天下无敌手?有人说这归功于毛泽东非凡的军事才能,军事指挥能力优于别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超人的军事智慧,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军事家。也有人说是因为毛泽东善于化敌为我,充分发动群众支援战争,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笔者认为这些固然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纵观整个战争场景,通过分析毛泽东的著作,笔者认为与他本人的主观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他老人家是一位极善于运用“思想的力量”的伟人,拥有强大的创造性的精神能量,描绘并设计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一幕幕场景。指导了人民军队从一场胜利走向了更辉煌的胜利。
在这位伟人的成长足迹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自我实现论”的确有着深刻的印痕。
这从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满分作文《心之力》就能看出: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故心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心之伟力如斯,国士者不可不察。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
要知道思想的力量是人类被赋予的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精神力量虽然无形,却是宇宙间最不可思议的力量,能战胜一切逆境,具有创造性(即主观能动性)。思想总是走在行动前面,想到才能做到,思想就是因,结果和境遇就是果,建设性的思想可以把环境塑造成理想中的样子。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发表的《实践论》中就曾说过:“通过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惊天大发现——毛泽东为何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能无往而不胜但知道了精神力量的伟大还不够,正确的思考方法至关重要:
一、大多数人允许自己的思想停留在自私的层面,这正是幼稚的认知不可避免的结果,当人们的心智变得成熟时,就会懂得自私的想法是孕育失败的温床。做最多有益的事,能够给予人类最大的帮助,做任何一宗事务,都必须让每一个与这宗事务相关联的人能够从中受益。毛主席从少年时期就立志于救中国,就是为了一切劳苦大众和最广泛的人民利益的。
二、思想引发行动,行动产生方法,“视觉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画好翠竹,先要胸有成竹;万丈高楼起始于一张设计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主席就是中国革命的总设计师。精神图景绘制得越具体、越是清晰透亮、轮廓鲜明,然后按部就班,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形态能够表现思想,继之发展出信念,这种信念就是成功的前奏,一切外部条件都会应运而生。将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爱因斯坦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撑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温赛特也说过:“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够创造奇迹。”
《论持久战》中就给我们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场景:”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 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 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 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 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 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中国抗战的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出来。“
为了写好这部专著,毛泽东花了整整十天的时间,经过日夜思考他在心中已经清晰地看见了理想中的图景,一步步展开逐渐清晰明了的画卷,首先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总体规划,但是已经成形,轮廓已经出现,继而是细节。《论持久战》之后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的共识,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那样的精神共振实在是抗战胜利的保障。难怪有人这么说”看了论持久战后我的感觉就是这东西真的是38年写出来的吗?完全就是抗战后做出的战争记录。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现在看来那就不奇怪了。
当时蒋经国的秘书余致浚回忆:“我们正继续谈到前线喜讯时,蒋经国突然把谈锋转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了。平时我们谈话从来不涉及有关中共领导方面的问题。而蒋现在却主动提出来,我们自然是仔细聆听。他对《论持久战》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文章对于抗日战争的形势,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战争形式的运用,以及战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刻,有很大的预见性和说服力,读了叫人万分信服。他还说,他已阅读过七八遍了,有时间还要下功夫去钻研。同时,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论持久战》的单行本,全书已翻阅得很旧了,书上红蓝铅笔划的道道、圈圈,密密麻麻,书边周围写满了中文和俄文,看来他对这本小册子非常喜爱,是认真阅读过的。”
解放战争同样如此,当时国民党军队有着完全的优势,毛主席对战略全局却有着非凡的洞察力,适时制定和调整我军的战略方针: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战略进攻阶段,第三阶段大决战阶段,之后通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夺取政权。毛主席非常重视重大战役的决心和部署。每个战役的作战地域、主要突击方向、兵力部署、开始时间、战役进行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战役协同、有关保障等,都是毛主席在战前要反复思考的问题。.其实一切都已在他的心中成形,剩下的只是不断地描绘细节而已。最后连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都认同了。毛主席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戒海内贪腐之国贼,惩海外汉奸之子嗣;养万民农林之福祉,兴大国工业之格局;开仁武世界之先河,灭魔盗国际之基石;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兴神州万代之盛世,开全球永久之太平!也未为不可!”——一代伟人毛泽东通过自己的始终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了一番震惊世界的革命事业。对于当今的“中国梦”美好图景,也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借鉴意义。
惊天大发现——毛泽东为何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能无往而不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