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天秉汇粹录
没有灵感?50位文学大师的故事告诉你灵感在哪里

没有灵感?50位文学大师的故事告诉你灵感在哪里

作者: f4aa840c2eea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19:27 被阅读62次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写作开始成为很多人的必备技能。市面上已经很多教你如何写作的书和各种课程,可对更多的人来说,写文章总是说来容易真正落笔却困难重重的事,而在所有的困难中,“没有灵感”,“不知道写什么”应该是那些想写却迟迟无力行动的人的最痛。

    《灵感来了!50部经典文学的幕后故事》讲了50部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传世经典文学,如《安娜·卡列尼拉》、《简爱》、《老人与海》、《小王子》、《魔戒》、《在路上》等等的灵感来源及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些经过缜密调查的传世之作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学大家们如何发现和抓住灵感,也能让我们有机会在找寻灵感的路上寻得新的契机。

    没有灵感?50位文学大师的故事告诉你灵感在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Celia Blue Johnson是slice literary的创始人之一,这家非盈利的文学组织曾在《纽约人杂志》和《纽约时报》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个身份也让这本书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不仅如此,书后用了25页来详细罗列了书里关于每一本经典文学背后故事所参考的书目,作者将这些资料经过“缜密研究”,融合成一个个短小却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那些文学大师的灵感之光究竟藏身何处。

    在电光与火石之间

    每个渴望写作的人应该都有坐在桌前久久却什么也写不出来的窘境,想像着那些写出不俗之作的作家们是不是都有着灵感之神的眷顾。虽然大部分的作家都没有这样的幸运,但也真的有一些作品,因为一个一闪而过的意念,在空气中发出电光火石般的噼里啪啦声,就此点燃了一本旷世巨著。

    托尔斯泰在一个午后的白日梦里看见了一位衣着华丽却充满哀愁的妇人,他仅用了三周就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写作;

    凡尔纳在巴黎人喝咖啡时看到一个旅行社80天环游地球一圈的广告,就诞生了80天环游世界的冒险故事,半年的时间就完稿并出版;

    斯蒂文生在一次无聊的假期跟着儿子画画时画的一张地图,引领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金银岛》;

    当时还是牛津大学教授的托尔金,在办公桌前批改考卷时突然拿出现了一张白纸,他莫名地提笔写下“在地底洞穴里住着一位哈比人。”,当时他自己也不知道哈比人究竟是什么,而是这却成为一个伟大魔幻故事《魔戒》的开端;

    《纳尼亚传奇》的作者刘易斯在某一年的白日梦里看见了一只人羊,几十年后当他决定他非写童话故事不可时,这只人羊成为了他所有灵感的来源;

    《夏洛的网》的作者怀特,在农场里提着猪食去喂猪的路上突发奇想到他桌前的蜘蛛拯救了一只猪的故事,而当这个意念划过时,他听到了他“提桶里猪食汤汁晃动的声音”;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则是在开车时脑海里突然出现的一个句子,引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绝对是电光火石般灵感的最佳代表,他22条军规的开场白和结语都是灵光一闪,一个是在他沉沉睡去的时候,一个是在他正跳上公车的时候。他说“都是灵感自己来找我,我从不主动找灵感。它们都是在我迷迷糊糊做白日梦,或幻想发呆时降临。”

    也许我们都经历过类似的白日梦或莫名其妙的想法,但它们这样来也这样走了,对我们而言,这些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幻想,而只有当有人真正抓住它们并善待这些灵光一闪时,它们才能称之为“灵感”。

    在传说与改编之间

    相比电光火石般灵感的可遇而不可求,改编故事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可塑性都很强,改写其中的人物和结局,再配以丰富的想象力,那些久远的故事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文学瑰宝。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拜伦、雪莱和玻利多雷在别墅里玩的鬼故事游戏,激发玻利多雷完成了第一本吸血鬼的英文小说《吸血鬼》(The Vampyre)并大受欢迎,也促使雪莱写就了《科学怪人》;

    华盛顿·欧文《瑞普·范·温克尔》的源头之一,也是一个德国的民间故事《彼得·克劳斯》,他用他著名的幽默感和美国人的感性,将这个德国民间故事修改成为大受欢迎的《瑞普·范·温克尔》。

    在虚构与真实之间

    小说里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很多时候,这些虚构的人物都来自于身边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的综合体,学会善于观察、寻找并创造性的将之融合、淬炼,灵感会自然地把他们放入字里行间。

    简·奥斯丁在舞会中遇见了她的恋人,但后来因为门第之见被迫分开,她将这次爱情的花火融入小说,成就了《傲慢与偏见》里同样是因为舞会认识的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并将自己的难以释怀寄托在了小说里永恒的爱情之中;

    爱伦坡《乌鸦》的灵感来源于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养的一只乌鸦;

    马克吐温曾经说《汤姆历险记》“书里大部分的冒险都是真实发生,其中一、两件还是我的真实经历,而其他男孩都是我的同学”;

    福尔摩斯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医学院的教授,柯南道尔曾经是他的门诊职员,这位教授可以坐在候诊室里,等待病人踏进房门,不同病人开口就已诊断出病因。教授的外形、思考方式、卓越的能力和古怪的个性都成为福尔摩斯的一部分;

    《彼得潘》则是镇上一个太早去世男孩的缩影;

    而菲茨杰拉德则把他认识的一个有童话般事业的人和当时轰动一时丑闻的主角爱德华富勒(当时的纽约头条新闻,他开创经纪公司,出入名流圈,后来拿公司的钱赌博,宣告破产...还引出了几桩行贿案)融合成《大亨小传》里盖茨比的命运路径;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本小说《远航》里的达洛维夫人是圆滑又优雅的女人,一生都为了满足社会期望而活,而这个角色是她社交顾问的完美化身,而她接下来的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几个角色也都取材自她的生活中:她15岁时迷恋的作家,认识的一位俄国芭蕾舞者...

    海明威曾因为《太阳依旧升起》里的角色太过写实,激怒了真实的人物,还有很多人用各种故事来宣称自己是《老人与海》里老人的原型;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笔下的《日瓦戈医生》一样是个诗人,同一年出生,享受着齐人之福,当作者与年轻编辑展开婚外情时,书中的齐瓦哥医生也在婚外爱上了拉娜。

    在黑暗与光明之间

    通往文学殿堂的路不都是风光明媚的。有一些灵感来自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正视之处,一次毒品引发的幻觉,一场打斗,一次谋杀…而这些作者在这些黑暗之地受到启发,开始写作之路。

    塞万提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在监狱里获得灵感,离开监狱时塞万提斯的脑海里已经种下了《堂吉柯德》的种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监狱里的某个夜晚就有了《罪与罚》的第一道灵感;

    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其实是犯罪学家贾各·波切某本记录各种罪行的书中一个真实事件;

    《裸体午餐》是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巴勒斯与毒品的点点滴滴;

    《冷血》虽是以小说的叙事技巧写成,却是不折不扣的纪实文学,灵感来自当时一家四口惨遭杀害的一起案件,而作者也亲自去参与了各项调查;

    《五号屠场》来自一场作者亲身经历的战争,二战时同盟国对德国一个城市进行屠城般的轰炸,“当我从地下室爬出来时,整个城市都不复存在了。”

    在追寻与灵感之间

    只坐在桌前或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里,灵感经常迟迟不来,打包行李去追寻灵感,在旅途中所获得的比平日在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也更容易化为文字。

    我们最熟悉也最有代表的当然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源于他的跨州冒险以及墨西哥之旅;

    《简爱》的灵感也诞生于作者夏绿蒂旅行时去参观的一所大宅“北李思府邸”前主人的故事,大宅的主人精神失常,闯进了一件有软垫的房间,最后死于一场大火;

    《野性的呼唤》里有着杰克·伦敦在克朗代克河淘金时所遇见的变化多端美丽雄伟的大自然;

    《魔山》的灵感来自作者托马斯·曼去瑞士一个在海拔五千公尺的疗养院探望妻子时;

    作为飞行员的《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两次坠机在沙漠里,而《小王子》书中的狐狸很有可能来自一次因为缺水和饥饿而出现的幻觉。

    在工作与创作之间

    梭罗:“还没站起身活过就坐下来写作,必然贫乏无力。”而工作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在工作里产生的灵感,让工作也不再只是为了温饱而已。

    卡斯顿·勒胡在当记者时,在一次巴黎歌剧院的参观之旅里催生了《歌剧魅影》;

    达希尔·哈米特当私家侦探时,积累了一系列侦探故事的灵感,而他的导师也成为他书里冷静且顽强的侦探角色原型;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也是在当记者时去访问老人家,这些故事为描绘老南方史诗般的巨著打下了根基;

    《黑暗之心》是作者康拉德在刚果工作时去探险的经历;

    弗莱明也在去纽约出任务时,有了詹姆斯邦德的故事;

    肯·克西在退伍军人的医院里上班负责管理精神病房,而《飞越疯人院》的故事,就在这样的经历里诞生。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作家赖以维生的工作,他们也不会成为文学界的传奇人物,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就充满故事,但别忘了就算是最普通在偏远农场里工作的约翰·斯坦贝克也在农场里获得了灵感写出了《人鼠之间》,再普通的工作,也会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也会有不凡的故事在某一刻点亮你的灵感。

    因此,当有人跟你说不要因为写作而辞掉工作的时候,请认真的思考这个建议 。

    在与孩子的相处里

    对童书而言,最好的灵感来源莫过于与孩子相处,陪他们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与他们聊天。

    《柳林中的风声》的灵感之一就是来自于十年来教导小男孩的经验;米尔恩在讲故事哄孩子睡觉时,叩响了《小熊维尼》的家门;刘易斯・卡洛尔也是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讲出了以爱丽丝为主角的冒险故事,而且也是在小朋友的一再鼓励之下一次次的重述,让这个故事不断地扩展,最终完成了《爱丽丝漫游仙境》;《彼得兔》、《绿野仙踪》也都是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讲故事或是写给孩子的信里诞生出最初的模样。

    灵感背后

    虽然这本书关注这些伟大作品诞生的灵感,但作者Celia也花了不少篇幅来写这些作家在将灵感付诸文字的过程里所遭受的挣扎、狂喜、垂死、穷困、失落…

    托尔斯泰在写曾痛苦挣扎,不知道自己写的一个婚外情故事的价值在哪里;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时,卖掉了汽车、电视机、冰箱,并向房东肉贩赊账,直到百年孤独上市才结束了那段极度贫穷的日子;彼得兔的作者毕翠克丝·波特,当时将手稿寄给六家出版社,被全数退回,不得不自己发行出版;里面的众多作者如《喧哗与骚动》的威廉﹒福克纳一样多次被出版社拒绝和直接退稿。

    “灵感来了”对于写作的人,不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的美好生活,而是可能需要坚韧地用尽全力去达成的目标。

    已经有很多对经典的解读或心得的书,但很少有谈论这些经典背后的灵感来源及故事的书,而《灵感来了!50部经典文学的幕后故事》正是这样一本将我们熟悉的50部经典文学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的书,书里每一个故事都短小精悍,却引人入胜。不论是以一个单纯的读者,或是带着猎奇心的窥探心理,或是想在其中得到灵感找寻的指引,还是想拿这些故事里大师们也非一帆风顺的写作经历自我励志的写作者,这本书都是很理想的小品读物。

    每个作家的创造路径都不同,但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灵感存在于任何可能的细枝末节里,并通常都在最料想不到的时刻降临,而只有当我们跟这些作家一样强烈地渴望捕捉住这些灵感,才有可能接受并抓住这些灵光一闪的刹那。

    如果某天清晨牙刷上的泡沫让你的脑海里划过了什么,不要怀疑,也许正是灵感在跟你眨眼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灵感?50位文学大师的故事告诉你灵感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yq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