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6

作者: 刘鹏的兔子有600只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12:45 被阅读0次

    土话导读红楼梦-第一回

    2018-02-23 

    无材补天的女娲石。红楼梦人物多,读者应先宏观上明白,这是讲一块“女娲石”“无材不堪入选”被一僧一道带去“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故事。

    这里可以品味,好几万块石头都练出来了,就你个人没用,人家都去该干嘛干嘛,你天天在那哀叹,是何滋味,难受不难受?

    这里面有几个地名值得玩味,如“大荒山”“无稽崖”似乎是作者在提醒大家这是荒唐的故事,什么女娲炼石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作者也提醒读者,这本书从隐喻开始,为以后大量的隐喻做铺垫,不然很多精彩玄机便很难读出。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用女娲补天,会用一块石头,而不是用盘古开天,精卫填海,一条飞龙,一棵古松之类的。为什么会用女娲补天呢?其一,整本书都是以写女性为主,这样作者自然第一印象能想到的传说会是女性,而女性的神话并不多,最出名的就只有女娲补天这个传说,所以有女娲而想到补天这个事件也很正常。其二,女娲补天的故事是说天塌了,女娲炼石来补。这里面作者可能恰恰隐喻了对当时社会的不安,在他的世界里可能天真的已经要塌,而今看来,的确封建王朝的天后来是塌了,从这一点来说,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确作出了准备的预判。那么为什么要用石作为意象呢? 其一,女娲补天当然是用石头,这一点无可厚非,在作者那个知识系统里面用石头补天是最恰当的,如果今天来写这个可能会用原子,3d打印之类,当然如果在今天也不可能会补天这回事。其二,石,实也。作者讲了一大堆的词语,什么大荒,无稽,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等,这些空空渺渺的一再强调这是一个虚幻的故事,但是作者其实又告诉大家,这些虚幻其实只是表像,而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是石,是真实的。

    至于作者本身的追溯,可以等读完了全书再回头来看。

    故事开始于姑苏就是今天的苏州市。有几个谐音:阊门,昌盛之门,而这昌盛富贵之地,却全是势利(十里街)之人,人情(认清巷)之交,糊涂(葫芦庙)之事。

    然后本文第一个甄姓人物,也是全书的引子。姓甄名费,字士隐,真事废去隐藏者。与下文出现的贾姓人物"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贾话是非之语存之。

    读红楼梦要对涉及真假的字眼谐音字眼敏感,才能品出味道。

    一僧一道的出现,更为本书“假话”增加了更多虚幻色彩,我想作者虚构出这一僧一道的用意就是为了掩盖事实的真像,让整部书更奇幻莫测。如果说甄士隐和贾雨村是暗线,一僧一道则就是明线,众观全书,一僧一道几乎关系整部书所有的人物命运,一僧一道几乎无处不在影响着故事的发展与进程。由一僧一道引出了另一个传说,三生石的传说。

    原文如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这个传说故事非常精彩。

    我们从赤瑕宫神瑛侍者这几个字分析一下。赤,红色。瑕,玉上面的斑点。瑛,像玉的美石。赤瑕瑛可以推出他的来生是贾宝玉(假宝玉)。

    木石前盟,是否真有盟约?既然有石有木,这也就是后文的木石前盟作了解释:木(绛珠仙子)与石(神瑛侍者)前生的盟约。

    读者可以放下书细品。一株草,天天被同一个人灌溉,后来成仙了,每天离恨天外游离,饿了就吃情果,渴了就喝愁水,这么个货时间长了心理是怎么个样。后来她趁着石头下凡去玩的时候去还泪,绛珠就是掉珠子不就是掉眼泪嘛。这里真是要佩服作者的想象力。

    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是否同体我们先不关注。

    “太虚幻境”这个意像的使用,以及上面对联可以作为整部书的注解。整部书的故事人物,你看似假,实真,看似真,实假。这一联其实也可以为人生作注解,人生何常不是真真假假,你原本以为真实拥有,其实并不存在,你悔恨不够用心而失去,其实就在身边。

    读者要想象出太虚幻境这个大牌坊,后面还要写。这个是天上的牌坊。

    英莲的故事比较简单,不妨第一回就了解下,她出现,作者便把她设定成一个命运及其坎坷的人。一出现便通过一个和尚的一首诗,给她的一生做了总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指的是后来她嫁给姓薛的人了,就是宝钗哥哥,薛大傻子)。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她原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被卖给薛蟠之后,宝钗给她改名叫香菱(谐音相怜),再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之后,被迫改名秋菱(秋天的菱花之意)。从这一次次的名字改变,命运也一次次改变,原如莲花可以开的艳丽娇美,被惯养宠爱。被拐卖之后只能如菱花一样,小而不起眼的做薛蟠的一个小妾,虽然是一朵小小的菱花,她以然可以活的很快乐很单纯。直到后来的夏金桂的出现致使她的还有一点点淡淡香气的人生,也变成了秋天将枯的菱花,面对着雪(薛蟠)澌澌的飘落只有枯萎凋残,带着最后一缕香魂寻找梦里的故乡。每当看完英莲的一生,使忍不住的鼻酸。

    贾雨村,是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实非),别号雨村(村言粗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这贾雨村原系胡州(胡诌)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贾雨村的出现正式引出贾氏家族,贾氏一族的很多故事便由此而起。贾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趋炎附势,一心往上爬的人。

    在写贾雨村的故事里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不曾现身的严老爷,一个是甄府丫鬟娇杏。严老爷大约指的是,“‘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为下文葫芦庙起火作伏笔。从表面来看,严老爷的出现是为了制造空闲时间让贾雨村与娇杏相识。从隐谐音盐老爷(巡盐御史林如海就是黛玉他爸)的出现是为了让贾雨村侥幸(娇杏,侥幸也)的与贾府拉上关系来看。不过这里有过度解读之嫌。

    这两个人物的出现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出现,也能看出这个贾雨村搭上贾氏这条大船纯属侥幸。如果不是侥幸搭上贾氏这条大船,他不可能升官发财。正是因为侥幸搭上贾氏的这条大船,便能更近一步与四大家族这个舰队拉上关系,而正是这种侥幸,来之不易,所以才有后文为了维护四大家族利益而出现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样的荒谬案子。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正是作者常用之法,不可不察,如果不细读前后文仔细分析便很难理解这两个人物的出现的目的。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好了歌》解注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这两首词,朗朗上口,越读越有味道。

    这一首“好了歌”和一首解注的“好了词”,给这整本书作了一个总结——像是一个舞台“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表面为这本书作的总结,实是作者火眼金睛用一歌一词总概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而这些现象将在以后的书中慢慢出现,所以记住这首词,很有必要。后文的故事都是从这首词中慢慢展开,可以说这一歌一词是大纲,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是人物简介,互相呼应,两两互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bl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