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学琴者都有这样的想法:
等我练出了扎实、稳定的演奏技术,等我“基本功”足够好了,等我有了稳定的练习习惯、练习心态后,再练琴就会很轻松了。
先不去讨论,如何才能做到以上这些,今天宛与洛要为大家分享的是:
永远不要认为,稳定是可持续的。
上面的想法,之所以认为自己之后的练习会变得轻松,是因为把自己所练出来的各项能力,都当作永远都会存在、一直可持续的了。
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宛与洛通过自己的练习与教学发现,稳定的演奏技术、扎实的“基本功”、平稳的练习心态与习惯,都是通过有意地“维持”,才变得可持续。
一旦没有了“维持”,稳定就会逐渐消失。
这其实便是著名的“熵增定律”,即事物的发展,都是朝着衰败、破旧而行的。
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则必须要施加“外力”,阻止其衰败下去。
阻止的过程,就是在“维持”。所以看起来很美好的事物,背后总有看不到的“外力”在“维持”着。
我们的练琴更是如此。
能够在练习中获得以上的各种“稳定”,这的确是一件欣慰的事。但如果想要让这份“稳定”持续下去,则需要不断地练习。
而且之后的练习,还必须要不断加大练习强度,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才行。
这样才能“维持”住原先练成的一切,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刺激”自己,为接下来的进步提供可能性。
比如你已经获得了较稳定的练习习惯,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完全“自动”地就能开始每天的练习了。
事实上,即使有着稳定的练习习惯,每天按部就班的练习,也需要学琴者先在头脑中,想起“该练琴了”这件事。
也就是还需要“人为地”、“有意识地”开个头,之后一系列的练习步骤与动作,才能被较稳定的习惯所“带”起来。
不可能有完全“自动化”的练习习惯,还是需要一定的自我能动性作为“驱动”。
如果过分依赖于所形成的练习习惯,妄想可以帮助自己,轻松应对每一次的练习,结果只会让练习习惯,逐渐“推化”。
最终回到不愿练琴的地步,或回到练一会就不想再练的程度。
所以,想要“维持”住稳定的练习习惯,甚至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练习习惯,则必须主动地、持续地、加大强度地练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