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读书
真正地摆脱育儿焦虑,养育出完美孩子

真正地摆脱育儿焦虑,养育出完美孩子

作者: 微微一勺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13:12 被阅读0次

    ‘你看看人家王怡佳,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人家能做对,你怎么就错了?你比人家笨?’我才回了一句嘴,妈妈立马声音提高八度:‘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怎么不和妈妈顶嘴?’看到妈妈嘴里蹦出的一件件‘杀人武器’,我只好低头拼命写作业。”这是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喆的一篇日记,日记的名字叫《我恨“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强”……培育“牛娃”的梦想让家长们乐此不疲,“别人家的孩子”让童年变得沉重,难以抑制的“比娃”冲动让教育显得急功近利。

    焦虑的家长们,经常有各种各样的“难题”:孩子不爱吃饭;我家的孩子总爱坐在厕所里看书;我家小孩总是自我管理太差了,直到大人发火了才哭着说自己错了;家中的姐姐总最对弟弟挑衅,两个孩子的相处总是让大人苦恼;甚至,孩子太活泼了,孩子太安静了;孩子太不听话,孩子太听话……

    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孩子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飞翔。孩子们的状态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他们就忧心忡忡,就像立即帮助孩子改变。事实上,他们已经变成太苛刻的父母。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用一个个案例,重现家庭教育中各种“小宇宙爆发”的激烈时刻,并追根溯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教养建议和解决方法。

    作者丽莎 •舒格曼,研究儿童心理二十多年,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十余年,深刻了解处于父母高期待压力下的孩子们的心理。她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观察“未能如愿”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作者始终提醒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跌倒”以后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做孩子的盟友,不做孩子的上级

    有一个绘本名叫《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里面描述的是小熊爸爸带着小熊一起做饭,游戏,扮家家,打猎等等动人场景。爸爸会耐心地和儿子一起准备做菜的材料;爸爸会教儿子辩认野牛奔跑的声音,用小手捉鱼;还会陪着儿子玩各种各样令他新奇的疯狂的快乐的游戏……绘本中的小熊儿子每天都觉得自己是最快乐的,因为他得到应有的温暖和关爱。

    是的,每一个完美的孩子背后,一定都有一对完美的父母,关心他的品质多过他的成绩,陪伴他成长,陪伴他游戏,帮助他找到人生的目标,给他足够的尊重,关注他,爱护他,并且做他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大多数的父母把他们的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这种想法经常导致父母强烈地试图影响孩子成为他们定义中的孩子,或者变成他们遗憾自己未能长成的模样。

    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礼物,这固然是孩子所喜欢的,不过,孩子更需要的还是充满欢乐和关爱的精神生活。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给孩子传递爱的鼓励,让他重新站起来,坚强地去面对一切。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因为你是聪明,帅,美,活泼,外向我才爱你。而是不管你是怎样的,只要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是爱你的。我就会把我的爱倾注在你的身上,照顾你的身体,给予你我的情感,帮助你慢慢地成长。

    与孩子一起度过一些温暖、快乐、亲密的时光,带给他们童年的快乐。用温暖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孩子的爱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也是他们情感学习的启蒙课。当孩子感觉到被爱,就会在童年或成年后也有能力对别人表达和给予关爱。

    人生,就是一个大赛场,孩子必须自己参赛,父母不能替代孩子面对生活,更不能当“裁判”,而是应作为“拉拉队”来给予孩子鼓励,给孩子力量。面对日常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问题,父母要充分给予孩子空间,让他们做出选择,而不是一味的善作主张,替孩子决定好。

    爱的最高境界是尊重和认可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做父母的人,有修养的父母也大都是一个“伏尔泰主义者”。在和孩子沟通时,他们能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站在孩子的身边给予他表达的权利和机会,然后再帮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们能尊重成年人,是因为大家处在平等的位置。我们难以尊重孩子,主要是我们和孩子不在同一高度。总是习惯高高在上地俯视孩子,这样的对话自然难以平等。

    其实,孩子除了身高以外,没有什么比我们低一等。只有孩子在享受尊重的同时,还会萌发自尊心。有了自尊心,孩子就能增长自强、自立的精神。

    在现今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中,“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徙”仍是普遍被认可的教育理念。家长们给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往往是严肃而不逾矩的。“不许动,动坏了”、“别碰,手碰脏了”、“别拿,伤着自己”、“看吧,我就说让你不要……”等等类似的语句,不一而足。

    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里,孩子是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同父母用合理的方式去争论和探讨。而不是父母一言堂。吵架,说明意见不合了,或者相处出问题了。这时候,只要耐心聆听孩子的意愿,与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事情就一点也不棘手。

    尊重孩子,在态度上以朋友相待,走近孩子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作为一个孩子,其实他不需要你给他买各种物品,拉着他去看比赛,或加班加点地工作买更高档的房子。他需要看到你自豪地微笑,看到你如何解决问题,看到你如何面对矛盾并克服自己的沮丧感。最重要的是他需要知道,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在他身旁。

    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的。孩子这块璞玉能否散发亮丽光芒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父母经常微笑着接纳、认可孩子的话,孩子马上会开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对自己的存在有自信,从而开始发挥一直拥有的、与生俱来的能力。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作者以十几年从事儿童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针对5~8岁孩子学习、交往、自我成长等18个教养误区,旨在帮助家长们真正地远离育儿烦恼、改善亲子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帮助、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实现自我成长。生活永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请放下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将孩子们的童年还给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地摆脱育儿焦虑,养育出完美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gj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