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我国二十四节气之寒露。燃灯寺小学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堂户外“找寒露”实践课程。
学校相关老师提前一天做了关于寒露这个节气的相关知识准备,并规划好探索的路径和活动流程。
一、学会观察。
下午两点钟,全体集合向学生说明了本次外出探究课程的意义和要求,并给每人发了一张观察记录表,用来记录沿途所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站,我们从学校出发,边走边观察沿途的植物、动物,一路前行到大台阶最上边,也是村子的最高处,进行了休息和集合。
学生对沿途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情况做了记录,然后我们队伍集合到一起,请学生说一说寒露节气当天,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
学生普遍发现很多草已经开始干枯,但是有一种黄色的花却开得非常茂盛(可能是野菊花吧)。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第1段的观察,很多学生都忙于前进,也不知道如何观察,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少,所以当进行了一次互相交流之后,孩子们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和方向。于是,我们又向第2站迈进。这一次孩子们显然学会观察,观察的更加认真细致,而且观察到的现象也更加丰富和全面起来。柿子成熟了,皂荚成熟了。
而且,孩子们还惊奇地发现,以往,这里会有很多鸟儿在飞,但是现在却看不到了。以前草地里很多的昆虫、苍蝇蚊子之类也看不到了。
当有的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告诉大家他们冬眠了或者飞到南方去了。——这个问题的生成和解答竟然如此自然!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第三站。观察过路边的很多野草野花以后,我们来到了山门口,看到了一片片麦田,发现麦子都已经长出来了,孩子们惊奇的说:“前几天才听我爷爷说种麦子,没想到这么快就长出来了!”我再走近仔细看了看,差不多有10厘米高了。孩子们很快在农事一栏写下:种麦(麦子长出来了)。
同时,我和浙江朱利锋老师进行了连线,他发了他们那里的水稻、狗尾巴草的照片,我发了我们这里的狗尾巴草和小麦,我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学生看到了两地不一样的寒露:他们的狗尾巴草还是绿的,而我们这里的已经干枯了。我们这里孩子们穿的衣服已经很厚了,而他们穿的还很单薄……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二、寒露文化。
观察告一段落,接下来由教导处丁建文主任给孩子们讲解关于寒露的知识。孩子们席地而坐,在丁老师的启发和讲解下,结合刚才所观察到的现象,“寒露”在孩子们的心里更加清晰了。
1.谚语:
接着丁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关于寒露节气的谚语,并启发孩子们理解谚语所表达的意思。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2.诗词。
丁主任又给孩子们讲解了与寒露节气相关的古诗:
《池上》唐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3.习俗。
登高,饮菊花酒(茶)。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三、健康教育。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寻找24节气之“寒露”(小插曲:老师们今天也用手机识花功能扫出了很多植物的名字。哈哈)
寻找24节气之“寒露”四、游戏。
最后,教导处孙小兰主任组织学生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大会”,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在充满趣味的古诗词吟诵和接龙活动中,孩子们的诗词积累状况得到了充分展示,诗词之韵、情境之美,使每个人都自然的融入到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之中。在天与地做的这间大教室里,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有意义。
寻找24节气之“寒露”五、回顾梳理。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愉快的心情,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返回学校。回去之后,需要孩子们对今天所积累的素材和经验做一回顾和梳理,完成活动记录。其中包括:我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寒露农事、谚语、诗词,以及“我的感想”。
寻找24节气之“寒露” 寻找24节气之“寒露”回顾,今天生成的问题与相关知识点:
1.小鸟去哪里了?(迁徙)
2.昆虫去哪里了?(冬眠)
3.为什么有的植物会沾到我们身上?(种子的传播方式)
4.为什么同是寒露,而陕西和浙江的植物和气温却不一样?(地理与气候)
5.最近,臭虫为什么这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