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日子,魔都的天气很不错,天蓝得时常让我想起那年冬天的大理。
倦了都市里的快节奏,每次出行都希望是真正的慢。于是就在挖色找了个民宿,每天睡到自然醒,拉开窗帘就能看到洱海,躺在床上看朝霞慢慢晕染了水面,一阵风吹过,似点点碎金。
间或有小渔船经过,还能看见海鸥歇憩。
喝完茶,想去海边走走,出门便是。不远处,是比较热闹的海鸥观赏地,可以买上点鸟食,伸出手,海鸥们便会蜂拥而至。
傍晚时分,沿着洱海边散步,落日余晖使得一望无际的水面变得云蒸霞蔚。
一般游客只待半天的挖色,我们住了三天。还心血来潮,打算一路走走拍拍,徒步去双廊。
蓝天白云下波光粼粼的洱海,让脚步也变得轻缓,怕惊扰了这样的宁静。
朋友说,我们这样流连忘返,三个小时能走到双廊吗?前一个晚上,客栈的老板峰哥建议我们包车去,但有一个住客说,不想错过美景的话,三个小时走过去吧!
做背包客,就是为了不错过沿途的风景。当然选择了徒步。
既不想少了眼福,还希望能在中午前到达双廊,这似乎是个难解的题。可幸运之神在大理就一次次的眷顾我们。
身边经过一位跑景点的友善大叔,得知我们的想法,答应以每人十元的价格捎我们去双廊,若再加十元,沿途想哪儿停车拍照都行。真是“艳遇”啊!比起100多元的包车直达合算多了!(2015年的价格)
瞧,我们的专车!
路遇一队青少年成长冬令营的孩子,在几位大人的陪伴下,从挖色骑行到双廊。
洱海其实不是海,只是一个高原湖。居住在此的以白族人居多。出发前看了许多关于大理的介绍,也对洱海有了初步印象,但亲眼所见,还是为她的美丽所折服。
再次邂逅骑行的队伍,我们相视而笑。
赞赏那些让孩子们出来锻炼的家长,离开家长呵护的旅途,这样的感受与经历,比之书本知识对一生的影响重要得多。会让他们记忆一辈子。
勤劳的渔民出海了。
转角都是景。远眺苍山在阳光照射下,并不似那么寒冷。此番出行的遗憾是,因为气候原因没能上到苍山顶,不过人一生中不尽人意事十之八九,旅途中的小变化实在不算什么。
双廊。
波光潋滟,水天一色。
没有按常规路走,我们像探险者寻进了古村落。
曲径通幽处豁然开朗,村民们寻常的生活,并未因为游客的到来受到太多影响。
大理人平常用来取暖的物件:蜂窝煤。这是身为江南人的我对童年的记忆。现在的江南城市里(恐怕农村也一样),早就不见了蜂窝煤的踪迹。
温馨的三口之家。
孩子们怡然自得,过家家,玩泥巴。美丽双廊对于他们,只是从出生便长于斯的家园。
半天中偶遇多次的年轻男子。一个背着相机四处游走的摄影爱好者。
烤火,玩手机。古老与现代就这么和谐地共处。
靠海吃海。用海水浇灌的村民。
沿海的客栈都精心设计,吸引了大量游客。但这里,真的只适合喜欢慢生活的人们,就像这两位老人,吹着海风,抽支烟,聊聊古往今昔……
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