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GRE写作5.5》的p1~p69的读书笔记)
写作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写作者思考,而在基本方法上的写作,其实能更好的帮助写作者提升。那么,有哪些基本的写作规范,不但能让写作者更加轻松的写出基本上合格的文章,而且能让读者能够更加轻松的明白写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呢?
写作的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三大类:
没内容可写、写得不长、写得不漂亮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如果想要解决后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前一个问题。
“没内容可写”是写作者的想法上出现了“阻塞”。这可能是写作内容处在了作者不熟悉,没有意料到的范围,或者作者一时遗忘了储存在脑海中的相关信息。要初步探讨一个问题或者思考某个对策,往往有二个切入口:前和后。前是怀疑这个问题的基础和原因,后是思考这个问题的后果或者在这个原因下能不能推出这个结果。例如南海问题,可以考虑纯粹的偶然而导致问题的发生,也可以考虑国际争端发生后的可能影响来考虑相关的利益因素。我认为这种“内容”上的思考是形成想法的阶段,对于一个问题怕的不是没有想法,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去想。
“写得不长”是由于不会论证,有11个论证角度,其实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学校老师已经将这些概念灌输到我们脑海中了,只是容易没有意识到。这11个角度分别是:列举、归纳、因果、演绎、类比、定义、统计、常识、引用权威、反正、反驳。这些角度其实也是思考的角度。
“漂亮”的要求也是很简单:
清楚、简洁、多变
这和平时说话的要求一样:不说废话,不长篇大论,有一定的趣味性。写作就是思考的过程,写作的结果难道不能反应思考的水平么?如果一个人的文章让相关人士读了云里雾里,能说这个人肚里没货故作玄虚吧;如果有人能将一句话扩充为长篇的絮语的话,可以预料到这个人的思维也是飘忽不定难以安定的吧;当一个人的写作语句是僵化,缺乏变通的话,很容易预计这个人是思维固执缺乏灵活性的吧。一篇文章的水平能反映一个人思维的强度,但是反过来,训练写作也就是训练思考的能力。如果要做到高效,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即清楚;其次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抓住问题的要点,即简洁;最后要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角度,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即多变。
我们不应该畏惧写作,因为这代表了畏惧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