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我对理想学校的期待
1 学校的理念方面:知识摄入和人格成长并行
孩子应该在6-16岁这个阶段,去了解和学习,包括文化、体育、美的鉴赏等等,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他们才能学会勤奋,学会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是必经之路。
知识分为死知识和活知识(我胡乱定义的),死知识就是某个字怎么写,某个单词怎么拼,这些需要通过练习和记忆来达成,那么活知识,则例如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对某个伟人生平的了解和感触,活知识,是需要孩子的思考和表达。后者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教育,更应加强和补充的地方。
孩子人格的发展方面,向内: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认识自己,坚定自己,维护自己的边界;向外,同样鼓励他们学会和人相处,包容这个世界的多样,我们得承认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交往,但他们既然存在,就都是合理的,和带给我们喜悦的人交往,并且带给他们喜悦。向外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帮助他们发现美、感知美,让他们能看见春天的嫩芽是欣喜地,看见冬天冰碴也是手舞足蹈的,让他们感知到自然带给我们馈赠并且爱护自然。
2、教师方面:
我相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毕竟白天有一大半的时间,孩子都在学校。
理想中的老师,不一定多么博学,但她肯定知道如何引导,知道观察孩子,知道敬畏每一个灵魂和生命。不随意践踏和打击孩子,给孩子表达自己的自由。
老师甚至可以承认某一块知识他真的不是那么了解,但他同样可以诚恳的推荐某方面的资料给你,老师知道引导孩子钻研的方法足矣。
我的外甥女上小学四年级,老师说她阅读不好,我姐问他,那么有什么途径可以增强,他说,看四大名著吧。我姐打电话给我说时,我惊呆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小学教育还是如此敷衍,是,四大名著有少儿版,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鉴赏文学之美,比知道故事梗概,重要一百倍。
理想的老师可以只推荐给孩子四大名著中的某一段,告诉孩子,这段对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描写都很好,好在哪儿,大家分析一下,鉴赏一下,然后大家各抒己见,再在之后的作文中应用,就好了。
我们的民族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大家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诚然,在幼儿阶段,阅读可以只读,让孩子去发展语言能力和想象力,但到了小学阶段,孩子应该被引导着去鉴赏,去带有创造力的应用。
3 环境方面
回农村吧!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鲁莽,但这真的是让孩子更贴近自己心灵的方向。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就在西安和咸阳中间的一个小村,我们村子南边是渭河,北边是各种古陵墓,汉阳陵、长陵,我们小时候一直在探索,两条腿一天到晚跑个不停,然后我滚着铁环在河滩看到了日落,春天的时候我在陵墓旁边的野地上看到不知道多少个朝代前的石头马,这些,都让我一直对世界抱有好奇心,一直想学习,尤其在离开学校之后,还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比如文字,比如烹饪,有浓厚的兴趣,带着喜悦去学习。
孩子只有在自然中,才会爆发生命力。回农村这个说法不现实,现实的是给他们一片相对简陋的校舍,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他们进到自然地机会,让他们在自然中磨练自我,给他们加强体育的锻炼,而不是成天待在教室里,蔫的像半死不活的。
4 和现行教育的对接
孩子终要走向社会,比如经历中考,高考。
我们很多家庭家族的积累没有到可以让他不走高考独木桥就可以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他最终得要通过高考有个学历(可以是art也可以是science)。
那么这也就要求,学校的教材,最好用现行的教材,一到三年级,教授为主,四到六年级,教授与自学并行。
对他们进行考试,所谓考试不是为了排名分出优劣,而是告诉他们,这是你一学期劳作的一个摘果子时刻,你去拿回你努力了能得到的果子即可!最后,让自己在考试后进行分析,想要得到更多的果子,该怎么办?
我自己是应试教育出来的,除了应试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忽视外,有些地方,不是一无是处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全盘否定,适当借鉴,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写了这么多,有些地方过于理想,但既然要写理想,就向理想靠近一些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