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ity是我在美国时,非常喜爱的喜剧,在这鸣谢下引我入行的Zooey同学。喜剧里有很强的女性主义色彩,交代了两位自主女性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生活的精彩,失落,困境等,夸张,幽默,令我想了很多。
从结束十年的海外生活到今天,我在国内的一座二线城市生活了两年。两年中,我受到了太多关于私生活的指点和忠告,比如“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面试官“你近两年有结婚的打算么”;“25岁后,价值就打折了”;.... 初次听到这些话,我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些话都出自那些关心我的人。即使想法不同或者难以理解,我依然将这些话听进去,消化掉,用理性来理解,毕竟女性最佳生理年龄有限。渐渐的,这些话更多的涌来,如决堤洪水,将一切淹没,我的自信,自爱和自尊。我变得浮躁不堪,生怕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因我年岁增长而失去控制。很多事情的发生常有客观因果在背后,我却都与自己的年龄和自己的性别做连系,我对自己开始“性别歧视”。
那些曾关心过我的人,反复的表现他们的关心,我都佛系的应对了。虽然心中困惑难过,我依然和颜悦色的应对生活。这些人见我并无实际行动,便不再温情脉脉了。“她有病吧,都这岁数了还要去别的国家工作呢”;“她真没数,瞎折腾,势必孤独终老”;“她爸妈真不负责任,都没安排相亲”。语言的攻击并不会给我造成多大伤害,可这样的转变凿实让我惊愕。过激的关心成为了一种旁观的娱乐,大家都是兴奋的“键盘侠”。
其实男女确实本质上不同,无论在生理上还是精神上,但在对生活的选择权上却没有根本的区别。如果这个社会没有对幸福的标准化,也少一些对比和因对比产生的虚无“自信感”,少一些依赖性的“自尊”,或许更多样的人生会被点赞。BroadCity第五季即将完结,希望我能看到身边第一季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