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内容来自于书籍:《企业经验萃取与案例开发》
一 经验需要被萃取
在企业最内训,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经验萃取。
为什么?
因为我们做内训的,如果想做出贴近员工实际的,能解决问题的课程。内容就必须来自于员工,闭门造车不仅不靠谱也很痛苦,因为臣妾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啊。
所以内容来自于哪?很大一部分知识技能都要来自于萃取。
但比较难的是什么?当我们找到绩优的员工,问他,客户满意度这么高,你是怎么做的呢?有可能他会挠挠头,说:“其实也没什么,对客户认真负责呗”,最后发现萃取的东西,要么浅薄,宽泛,要不没讲到重点,根本没有办法拿出来用。但你能说,员工是故意不想告诉你么?不能,因为问题来自于我们问的不对。
到底怎么萃取呢?《企业经验萃取与案例开发》告诉我们:
1、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用一张图表示:
它就是一个未浮出海面的冰山,还是隐形的经验(见下图)。
所以,如果要将企业中有经验的员工身上的经验复制给别的员工的话,就需要把经验萃取出来,形成显性的智慧

2 什么是经验萃取?
“萃取”来自于化学,原意指一种提纯技术,后来被培训界引用,用来比喻对经验的提取。所谓经验萃取,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对某人或者某个团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结构和重构,得出一套易学,易记,易模仿和掌握、易操作的标准化模式,以达到对表现的有效复制、反省和传承。
3 经验萃取的价值
--对经验萃取者的价值
信息爆炸时代,对人的思考能力的吞噬,是人们开始“失去大脑”。
在企业培训过程中,收集企业内训师在接受培训前的课件,发现大部分是“百度课件”,内容都是从网上东拼西凑的,甚至一些内部岗位操作技能的课程也是从一些企业内部的岗位操作手册或者教材上复制拼凑的。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忧:企业内训课程和外部培训课程的区别在哪里?除了节省成本来说,更重要的是:内训课程的内容更有针对性。企业开发内部培训课程,需要通过内部培训把一些骨干员工身上重要的,实用性较强的经验和能力提炼出来,进而开发成培训课程,由此能将这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的经验和能力沉淀在整个组织中,便于在员工之间实现快速嫁接。
未来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