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中的首富孔祥熙,祖籍山西太谷。据孔氏家谱记载,太谷孔家系出山东曲阜小孔村,其祖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明朝万历年间,孔子第六十一代嫡孙孔宏开被派往山西做知县,死后子孙流寓太谷。1644年,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太谷孔家告诚子孙自此不得应试做官,以示反清。于是孔家子孙弃儒从商,到了孔祥熙曾祖父孔宪昌时,孔家才想登科及第,跻身官场。孔宪昌少年有为,才气超群。27岁时和同邑童生、亚圣孟子的后代”孟洋争夺拔贡失败,咯血而死。临终前,他立下遗嘱:
“读书所以致用,凡我子孙,但求读书明理,经邦济世,能这样便是孔家好子孙,千万不要再应科考试,重蹈我的覆辙,切记切记!
孔祥熙夫妇
孔宪昌的弟弟孔宪仁,遵照哥哥的遗训,弃绝科举,另辟蹊径。其时山西票号(相当于现代的银行),生意兴隆,尤其是太谷县,尽管交通不便,却票号林立,号称“中国的华尔街”。于是孔宪仁投身票号,当起了老板,开辟了孔家商业的前程。
孔氏所经营的“志诚信票号”,业务发达,利润丰厚。但因孔宪仁膝下无子,只得把家业交由长侄即孔宪昌之子孔庆麟继承。
孔庆麟精明能干、治理有方,“志诚信票号”在他的经营下,规模逐渐扩大,并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支机构。由于孔庆麟知书达礼、乐善好施,当地人对他尤为敬重,尽管他是商人,却有“孔先生”之美称。
孔先生不仅经营有道,而且教子有方。为勉励子女用功读书,诚实做人,特制订家训:
“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
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
除此之外,孔先生还立下家规,不准儿子娶官宦人家
的千金为妻,以免除官府门习气入门,保持淳朴家风。他鼓励孩子们从商。
孔先生膝下五子,三儿子孔繁慈虽为旧式商人,却善于文笔,书生气十足,有孔子遗风。他崇拜孟子,并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于人,已欲达而达于人”当作座右铭,以训诫子孙,鞭策自己。他痛感清廷腐败、列强入侵,唯有革新改良,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所以他敬重康有为。
孔繁慈之妻庞氏也属山西太谷人,出于儒商之家。年轻时长得丰满俊俏、说话含笑,她不仅能吟诗颂词,而且善于书法、可谓远近闻名的才女佳人。1879年,18岁的她嫁到孔家。第二年,太谷一反常态,不但没有出现往年那种秋风萧瑟、阴雨绵绵的天气,而且连日来晴空万里、祥云朵朵。老人们认为,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吉祥的征兆。
而一位风水先生则断言:大凡真龙天子托臣,文臣武将现世,皆有阳光吉象,看来太谷要出大人物了。果然不出所言,9月11日,即农历八月初七,位于太谷西部程家的孔繁慈院室,随着“哇”的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降临人间。他就是中华民国史上风云人物、四大家族的代表人之ー,孔子第七十五代嫡孙一一孔祥照。
儿时的孔祥熙,在母亲的爱抚下,享尽了乐趣。在孔祥照身上,庞氏倾注了一个东方女性所有的一切慈母之爱。孔祥熙4岁时,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由于他聪明伶俐,记忆力极强,所教的《论语》、《三字经》能背得头头是道。
但是他生性贪玩好动,未能练出一手好字。不幸的是,在孔样照6岁那年,母亲庞氏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孔繁慈人去房空,独守孤灯,但是为了孩子免遭虐待,他婉言谢绝了众人的善意提亲,矢志一生不再续娶,既当起严父又做起慈母。所以童年的孔样熙并没有丧失母爱的感觉。
孔繁慈办完丧事后毅然放弃商业生涯,到城西南的南张村设立私塾,当起了塾师。孔祥熙也就读于父亲门下。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孔祥熙苦读四年,打下了传统文化的扎实根基,但同时也发展了他固有的贪玩好戏的天性。
1889年的秋天,刚满9岁的孔祥熙脖子上突然生了浓疮。虽经多方医疗,久治不愈。在万般无奈之际,孔繁慈将儿子送往位于县城南街由基督教会开设的仁术医院医治,在外国医生护士的精心医护下,孔祥的疮口很快被治愈。
更有趣的是,孔样熙竟和这些教士们结下了忘年之交,并时常参加他们的宗教活动。从此,他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渴望自己将来也能成教士中的一员。恰恰是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改变了孔样熙的命运。正如他后来所说的,这次生病住院的确称得上是“因祸得福”。
在与传教士的交往中,孔祥熙逐渐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希望到教会学校读书。正好1890年春天基督教会在太谷县城开办的“华美公学”开始招收新生,孔繁慈冲破重重阻拦,将他送进了华美公学,遂了儿子一桩心愿。五年之后,孔祥熙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
离开校园,回到家中,孔祥熙有种失落感。他整日呆在家中,闷闷不乐。他的想是继续读书深造,遗憾的是求学无门。就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一位身高体胖的洋人来到他的家中,给他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机会。此人就是孔祥熙华美公学的老师魏禄义。
原来魏禄义早就知道孔祥熙的心思,于是便四下打听,寻找适合孔祥熙升学续读的学校,果然找到了一所理想的教会学校,这就是直隶通州的协和书院。魏禄义此次前来就是专为此事征求孔祥熙意见的。
尽管老祖宗在《论语》中早有明训,“父母在,不远游”,要突然离开父亲和小妹到千里之外的他乡异地求学深造,他颇感为难,但是他又岂能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呢?只要父亲允许,他将义无反顾。
“知子莫若父”,孔繁慈深知儿子的志向,待儿子提出后,他欣然同意。然而族人却极力阻挠,甚至拿孔家在太谷的地位和权势对魏禄义进行威胁。孔繁慈父子性情刚烈,岂能被他人所左右?孔繁慈置族人于不顾,毅然决然地把儿子交给魏禄义。
他义正辞严地对魏禄义说:“我决计把我的儿子交付给你,就像交到上帝的手中一样。无论你带到哪里,我都十分放心。”但“我要请先生转告学校当局,对他务必严格管教,不可稍存姑息。”
在协和书院,孔祥熙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关于清廷腐败黑暗、列强横行霸道的恶迹,开始萌生了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次在课堂上他公开抨击清政府“祸国殃民,腐败不堪!王公亲遗执政,昧于事理,愚蠢万分!若再不革新变法、彻底改造,我们炎黄子孙来日何以自强?地大物博之中华,又将何以立国?”先生和学生闻之大惊失色,但孔祥熙却觉得那些话如鲠咽喉,不吐不快。
由于孔样熙屡屡做出一些“出格”的事,1899年书院当局就他的品行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三条决议:
一、孔祥熙虽然聪明伶俐、逗人喜爱,但言行激烈,长此下去,诚恐发生意外。
二、等他年龄大些,学问充实,阅历丰富以后,可能不会再有轻举妄动之事发生。
三、不过,以他的种种行为而论,最好送他到美国读书,因为唯有美国的国情,方可容忍他的行为。
孔祥熙表面上接受了校方的批评,埋头用功读书,暗地里却在从事反清活动。
1900年,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其锋芒直指外国侵略者。协和书院就如同一叶处于惊涛骇浪之的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学校被迫停课。孔样熙于6月份回到了老家。他暗中通过熟人关系,买通看守,两次看望了被拘禁的9名外国传教士,并帮助其中3人越狱逃亡,为逃避义和团的惩罚,他被迫逃离家乡,来到北京。他通过与洋人的关系,劝说八国联军,使之放弃了对山西的进攻。为此,李鸿章邀请他参办教案,然被孔拒绝。
社会上救亡图存,维新变法的声声呐喊,穿过厚厚的围墙,回荡在协和书院,置身于其间的孔祥熙再也无法平静,他在悄悄地联络更多的仁人志士,以组织一个团体,参加爱国运动。此时,他对孙中山所成立的兴中会略有所闻,于是便联络部分开明同学,成立了自诩为兴中会通中分会的组织,对外称文友会。
1901年,清政府签定《辛丑条约》的消息传出后,爱国青年无不义愤填膺。孔祥熙的好友李进芳与孔祥熙密谋刺杀慈禧,后来可能是内心胆怯而未敢付诸行动。
早年就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孔祥熙,从中西文化比较中,深感中国传统文化已成败落之势。只有打破旧文化闭关自守局面,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中国才能自立。因此孔祥熙决计远涉重洋,希冀从西方国家寻求一副救国救民的“良方”。
为了网罗人才,以挽教日益衰败、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李鸿章支持孔样熙出国留学,并予以资助。而孔祥熙又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被协和书院推荐资送到美国欧柏林大学留学。1901年秋,孔祥照从天津塘沽启程,乘海轮经上海东航日本转赴美国。
海轮停靠日本横滨码头暂休时,孔样熙无心欣赏横滨湾的奇异风光和名胜古迹,他央求途中结识的一位男子代为引见住在这儿的孙中山。事不凑巧,待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华街孙中山的寓所时,孙中山已搭船去了欧洲。不胜惆怅的孔祥熙,泱泱地回到船上。
一个月之后,轮船终于抵达了美国西部的海滨城市旧金山。旧金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华侨云集的唐人街名闻遐迩。孔样熙无心饱览这里的自然风光,继续登程,直奔中部俄亥俄州的欧柏林大学。在这里,他度过了四年紧张的大学生活。1903年毕业,同时又考入了耶鲁大学研究院,专修矿物。
1905年深秋的一天,孔祥熙得知孙中山又来到了俄亥俄州,便专程前去拜谒。在此之前,他曾两次到纽约和芝加哥去拜见孙中山,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一次他终于在克利夫兰见到了孙中山。这位身居海外的游子,满怀虔敬地恭听革命家阐发革命宗旨、民族大义和革命方略。孔祥熙时而喜形于色,时而拍手称快。
当孙先生问孔祥熙的志向时,他脱口而出:“提倡教育,振兴实业”。孙中山闻后启迪道:“不论兴办任何事情,都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尤须持之以恒,方始可以有所成就。至于革命工作,尤应自启迪民智开始,西北各省,风气开通较晚,启迪民智的革命基础,必须尽早建立”。
听了孙先生的训示,孔祥熙如拨开云雾,茅塞顿开。他决定加入同盟会,并得到了孙中山的应允。
正是缘于孙先生的指点,孔祥熙硕士毕业后,拒绝邮传部的聘请,执意返回山西太谷,创办了由欧柏林大学资助的铭贤学校,开始了从事教育、开启民智、开通民风的行动。通过创办铭贤学校,孔祥熙培植了一大批亲信,为日后在南京国民党政府掌权,打下了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