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就是年了。南北大地都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儿来。
阅读一本有关美食的书。《故园奇人不耕田》,作者谈正衡的是美食作家。还曾担任过著名美食节目的顾问。他文笔细腻,普通的食物,通过他的描写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美食的享受。
在笔者的印象中,大多文人都是美食家,从苏轼到蔡澜,越是会写的人越会吃。
不过在传统的思想里,好吃的,是指美食,好(hao读四声)吃的,可不是好话。特指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如果你不是少数财富的拥有者,即便懂吃,也会被别人指责,总觉得好吃,不是一个好习惯。
在书中,作者从不同的生活情趣出发,描绘了江南的人文、食物。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的烟火气,瞬间扑面而来。如果说文字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那么美食则是另一种思想的表达,他把文章化成了食物,一个是融入大脑,一个是融入肚皮,互相呼应,也相得益彰。
作者记录了各种美食制作者,他们是工匠,立于心,形于外,用一日又复一日的光阴和四级,分享者人间风物。有一些美食,印入人们的记忆,那是跟随一生的幸福。
笔者的家乡有很多种小食,比如糖画,能吃的同时也具有艺术的美感。最近在老家过年,发现这种传统的糖匠人,越来越少了,集市上好不容易看见一个,也很难画出复杂的图案,只是简单的骗骗小孩子而已。
在书中,作者记录了几十位民间手艺人,他们仿佛依然生活在我们的童年,时间流转,他们记录了无数个平凡的日子,同时,他们又在平凡的日子里,活成了一种最不平凡的样子,那是对日子的顺从,也是对日子的反判。
在回老家的路上,笔者曾经穿过乡村的集市,偶尔瞥见路边有人在铸铁锅,木柴堆成了山,烧柴的人,面目通红,大锅里熬着铁块,那泛出白色光来的铁水,倏然间被倒进了沙土塑成的模型里,不过几分钟,一只传统的铁锅形状就出来了,人们纷纷向前,低腰观看,不时发除一阵赞扬声。
往事,就是生活。
美食,也是生活。
匠人,更是生活。
在不同又相似的生活里,希望我们都能修成一颗匠心,对于好吃的,和好吃的人,持同一种人生态度,善待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