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高”
在清朝时,宦官被规定只能使用“秦”、“赵”、“高”这三个姓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皇帝要让他们时刻不要忘记秦朝赵高祸国乱政的前车之鉴,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过度轻信宦官。
赵高,你究竟做了哪些乱政之事,让后世的帝王对宦官如此警惕!
1. 篡改遗诏
秦始皇驾崩,赵高密谋胡亥、李斯篡改遗诏,改“扶苏”为“胡亥”,导致皇位落入胡亥这位庸君手中。
强行改变了秦朝的命运轨迹,这是赵高最大的罪行,最大的乱政。
2. 杀忠臣,清异己
秦二世登基以后,升赵高为郎中令,掌管宫廷门户。有一天二世私底下对赵高说:“如今朝中大臣都不服我,各官吏都不完全顺从我,各位公子以后肯定会跟我争权,我该怎么办?”赵高说:“这些话我本来想说却没敢说。先帝在位时的大臣,都是有名望的贵人,建功立业,世代相传。如今赵高生来卑微,幸蒙陛下抬举,让我身居高位,管理宫廷事务。然而大臣们并不满意,只是表面上服从,实际心里并不服。现在皇上出巡,何不借此机会查办郡县守尉中的有罪者,把他们杀掉,这样一是可以使皇上的威严震天下,二是可以除掉皇上不满意的人。现在不能施行文治而应该取决于武力。希望陛下不要犹豫,那么大臣们就来不及谋算了。”
于是,在赵高的教唆下,秦二世杀掉了很多同姓公子和皇权忠臣。使朝廷敢谏之人越来越少。
3. 隐二世,令群臣
赵高劝说二世:“先帝登位治理天下的时间很久,所以群臣不敢做非分之事,不敢进言异端邪说。现在陛下正年轻,刚登皇位,怎么能跟大臣在朝廷上议决大事呢?事情如果有差错,就让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点。再说本来天子称‘朕’,朕原本就有征兆的意思,本来就是不让别人听到皇上的声音。”
于是二世听从了他的建议,经常居住在深宫之内,只跟赵高一个人决定各种事宜。
4. 杀二世
大量的赋税,以及修建阿房宫,使得百姓怨声载道。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占地为王,一齐讨伐关中。
秦二世仍然深居宫中,把讨伐反王的事情交给赵高负责,赵高深知各地诸侯都自立为王,讨伐之事谈何容易。为了不让战败的罪名落到自己家族的头上,赵高决定杀掉二世,另立新君。于是勾结自己的亲信,在望夷宫中逼死了二世。
历史影响:
从篡改诏书立二世为帝,到杀忠臣、清异己,再到最后杀死秦二世。
几乎以“一己之力”覆灭了秦始皇创造的大秦帝国,悲哉!恨哉!
赵高的“事迹”,让后世都对宦官这个群体保持着十分的警惕!
所以说,赵高,你是宦官乱政历史第一人!
☞欢迎关注公众hao『读史记观古今』,我会第一时间分享历史好文与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