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几许生态阅读
人生有限,我们只能选择精粹

人生有限,我们只能选择精粹

作者: 多看 | 来源:发表于2015-05-28 17:57 被阅读16197次

    昨晚跟一个来拉萨的导演喝茶聊天。

    导演在圈内小有名气,是90年代的作家转行进了影视业。我问他,改行当导演是不是要看海量的电影和电视剧。他说,要看很多,但不是泛滥。然后举例了《借枪》、《大宅门》等几个电视剧,说现在国内的电视剧,一年追三四部就足够了。

    这段话提炼出来就是:人生有限,我们只能选择精粹。

    影视如此,书也如此。

    每年都会有海量的文学作品上线:出版的大概有成千上万种,没出版但放在线上的,大概是十倍。而我们,就算有足够的阅读热情,一天拿出2小时出来读书,假设2小时读5万字,假设平均一本书20万字,那么一年365天也只能读40多本——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应付成千上万。

    但学者金克木说,《书读完了》。这是他的一本专著,关于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汇集,文字清秀流利,让普通人读后也能一窥大家治学的堂奥。

    书怎么能读完呢?就算有电子眼,扫描完全世界所有书籍的同时,又会有滔滔不绝的文章问世。但金克木的意思是,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看出了书籍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

    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是西方哲学的基础,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是西方文学的基础,《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是东方文化的基础。

    这些基础的书籍,又分“细读”“泛读”和“选读”,这样算下来,将“基础书”们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人类文化的基石既已明了,现代生活中所需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例如理财、心理学、专业技术等等,则可根据一两本来填补时代的缝隙。

    那么,基础书,多看有。现代型技术书,多看也有。

    今天是多看三周年的日子,记得多看刚上线的时候,我和娟等友人聊天,大家都说多看要做的是“精品阅读”。所谓精品阅读,除了业内最好的阅读体验,还包括对书籍的甄选。我心目中的甄选,是编辑们还具备一定的阅读水准,能帮读者选择一些更为优雅、纯粹和高明的书籍。例如《呼啸山庄》,译本要杨苡和方平的便足够;托尔斯泰的作品,草婴的译文就很好;莎士比亚,怎么可能少得了朱生豪?同样的道理,全中国的出版社都在出白话版《论语》、《逍遥游》、《易经》时,倘若不了解译者,那么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的牌子总要硬一些。

    但是,但是市场摆在那里。起点、阿里都在做阅读。谁上书快书籍量大,谁就有话语权。于是多看也开始冲量,从一开始上线的两三千本,到现在的四五万本。这四五万本里面,许多是重复的,也有许多是快餐型的。

    这没办法,我不能站在一个读书者的角度指手画脚。多看阅读的好几个编辑是我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他们有多爱书,也知道他们站在运营的角度上做了多少努力。但,多看能成为什么样子,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劣币驱逐良币,许多好书被湮没在残次品中间。许多美丽的书籍,躺在数据库里,下载量为0。书的量越多,它们就越不引人瞩目。

    幸好的是,当起点、百度中充满了各色各样免费的网文时,多看仍然在收费提供大多数值得珍藏的书籍。当你在一些阅读软件里只能找到种马、后宫、穿越、小言、耽美文时,多看至少还在提供朱生豪翻译的《哈姆雷特》,“姑娘,姑娘,他死了,一去不复来。头上盖着青青草,脚下石生苔”;至少还在提供中华书局版的《纳兰词》,没有安意如式的情感泛滥、长吁短叹,却有对诗词中词语的诠释,“桦屋:桦树木、皮所建屋。鱼衣:鄂伦春族风俗。……《东荒民族见闻琐录》有‘鱼皮鞑子’之记载:‘……鱼皮多系取之鲑鱼,剥皮之技甚巧。剥下后,用木槌击落其鳞,使之柔软,然后方能使用’”;至少还有莫奈、梵高、安藤广重等国外原版进口的画册赏析。

    今天是多看三周年的日子。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人生很短,一生也就二三十个三年。希望在下一个三年中,多看所提升的不是量,而是质——无权帮读者决定,但有权帮读者甄选。

    这样,多看君,书才能读完。(文:豹小白)

    多看三周年生日大趴,等你来!详情请戳:生日趴满减_多看精品书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有限,我们只能选择精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ir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