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儒是不是学佛的基础?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不是!而且应当反过来——以学佛法为先导,明了自家心性,才能了达儒家圣贤的心法。
在印祖文钞中,类似的说法有不少,但因为大多用语含蓄,所以常被忽略。但也有的地方,表达的非常清楚。比如,大师在他的《儒释一贯序》中指出:“是以古今聪明睿智之人多皆学佛。因得佛之心法,而儒先圣人之心法,方得悉其底里。以儒者多主于事相,而不致力于悟明心性。若不得佛法为之先导,则自己之心尚非所知,况圣人之心法乎?”
另外,在印祖的《因果录序》中也讲明了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巨大差异——因果法则只有佛经才能大加阐发,详细明了。儒家典籍虽然也谈因果,但是言辞简略,含蓄晦涩。如果不细致钻研,就不容易看出其中的因果道理。并且,儒家的因果也只是谈今世自身及子孙,并没有涉及三世因果的究竟义理。即便儒家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他们热衷自树门庭,与佛竞异,所以也不会提倡这些因果法则。
据民国人物王幼农的回忆文章记载,印光大师曾对王幼农说过,佛教包括儒教,儒教不包括佛教。言外之意,若能尽心学佛,则儒家的道德伦理自在其中,不必另起炉灶了。
这个意思在大师所写《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中也提到了。在这篇文章中,大师谈到:佛为圣中圣、天中天,用来治世,则能达到儒家所追求的格致诚正的目标,并因为圆满阐述了三世因果之理,所以更能杜绝虚伪残暴,营造儒家理想中的现实社会。接着大师又说,如果谈到出世呢,也不必另起炉灶,就依照佛说,对治烦恼习气,也能断惑证真,了脱生死。若能归心净土,更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从这几段开示中,我们能体会到,在大师心目中,儒佛关系并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有主次、可取舍的。我们只有完整学习印光大师的文钞,了解每一篇开示的应机对象,才能把握印祖的真实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