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注: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河,类似中国的黄河长江,河流里的沙子很多很多很多,如果每一粒沙都又是一条恒河,那么这么多恒河里的沙子加在一起是不是很多啊?这里佛其实就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来说”无限大“的概念,好比《庄子》里说大鹏鸟一个翅膀就是九万里,一般人会觉得在吹什么牛啊。其实这里是有一个道理的,我们小时候学物理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们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这个”无限大“的概念就这么在我们脑子里记录下来了,但是到底“无限大”是多大,其实现实中是没有具体的例子的,所以这个概念逐渐被虚化甚至淡漠化,直到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关于地球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对比的图,发现地球只是一粒尘埃的时候,才有了真正的感觉,所谓地球是一个世界不过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说是恒河沙中的一粒沙说不定还说大了。当然,我还是很难认可佛陀那个时代是可以预知到今天人类的发展的具体的形态的,互联网、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不过的的确确人类在佛陀后的很多思想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本身就受佛学的影响的。这一品再往后说的就是不管这个物质世界用数量怎么衡量,如果我们拥有了全世界的物质财富,其实也只是个概念,也不如能深刻理解佛教真意更有价值,所谓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不过就是无限物质财富的一个代称,只是佛陀那个时代是没有“无限物质财富”这个词或者概念的。而这里所说的“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大概说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有多少物质财富,只要是可以用数量进行衡量的物质财富,那么其付出和回报也就是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但是真正的佛陀教义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财富来衡量的。这里其实也有个逻辑结构来解释,大概是说:人类基本在本能上,或者大自然在进化过程中赋予人类的一种很自然的思考方式就是欲望膨胀模式,就是人刚开始一穷二白的时候,欲望也很简单就是吃饱饭,等吃饱了就马上滋生新的欲望,比如吃龙虾,然后吃龙虾的欲望在没实现之前会让人感觉到痛苦的折磨,于是这种痛苦会激励人实现吃龙虾的欲望,但是等吃龙虾的欲望实现了以后,马上会诞生吃鱼翅的欲望,如此层层叠叠,直到透支了自己所有的实现欲望的能力,就会痛不欲生,也有少数人会实现了所有平常人能理解的所有欲望,又开始实现自己意识里生成的虚幻的欲望,例如权势、财富等虚幻的欲望,当觉得所有的欲望都满足了,实在没什么欲望可追逐的时候,又会产生绝望,很多名人吸毒大概就是出于这种状态,这种欲望膨胀模式把大多数众生都折磨的生不如死。所以,这一品最后说的意思就是,只要用有相的财富,哪怕是七宝装满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在这个欲望膨胀模式里,最多你主动付出的财富,会有些有相的回报而已,并没有本质上脱离这种痛苦的模式。人真正应该达到的是脱离这种痛苦的欲望膨胀结构,如果你是普通职员,那当然可以努力工作赚钱让自己感到幸福,但是一旦发现赚钱不是为了让周边的人幸福,而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那就掉入欲望膨胀结构,而且很难自拔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富豪,也要考虑不着相的付出和为善,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不过只要你理解了这个结构,不停的实践,就能找到这个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