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884/3a820f8563da868d.jpg)
佛陀的一个传人,那先把这一点保存在下述对话中。被问到涅槃是怎么样的,那先用一个问题来反问:
“有没有像风这样的东西?”“有,尊敬的先生。”先生,请用颜色、形状、厚或薄、长或短来表现风给我看。““但是,尊敬的那先,要把风这样表现给你看,是不可能的呀;因为风不能用手抓或碰到,可是风是存在着的。”
“那么,先生,如果不可能把风表现给我看,那就没有风这个东西。”“我,尊敬的那先,知道是有风的;我是确信其有的,可是我没有办法拿风给你看。”
“先生,涅槃更是存在的了,但却是不可能表明的。”
我们所能知道的是,那是一种状态超越了心灵、思想、感觉与意志沂设下的种种限制。佛陀只作出一个肯定的描写:“妙乐,是的,妙乐,我的朋友,就是涅槃。”
涅槃是神吗?当答案是否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引到反面的结论上了。有的人下结论说由于佛陀不讲神,它就不可能是一种宗教;另有人说,因为佛教明显的是宗教,宗教就无需神。这项争辩需要我们对‘“神”这个字的意思快速省视一下。
神的一个意思是,一个人格性的存在,用有意的设计来创造宇宙。在这个意思的界定之下,涅槃就不是神。佛陀不把它当作是人格性的,因为人格需要定义,而涅槃是不能定义的。虽然他并没有明白表示是否定创造的意思,但他却清楚地表明涅槃并没有担负创造宇宙的责任。如果没有一个人格性的创造神,就是无神论的话,佛教就是无神论的。
神还有第二种意思,人格的观念不是这个概念的一部分,它出现在全世界的神秘传统中。当佛陀宣称:“啊,诸位和尚,有一个未出世的,既不变化,也不被创造,也不被生成……如果没有它,就不会从生成的、被创造的、被合成的情况中解脱出来。”似乎是在这种传统下说话。
涅槃是恒存的、稳定的、不灭的、不动的、无年岁的、不死的、不生的、不变的。它是力量、妙乐和幸福、安全的避难所、庇护所,以及攻不破的安全之地;它乃是真正的真理和至高的真实;它是善,是我们生命最高的以及独一无二的圆满,是永恒的、隐蔽的以及不可理解的和书。
佛陀说到人的自我是没有灵魂的。这个无我、无灵魂的教旨又使得佛教在宗教上似乎很特别。不过这个字又需要加以研究。佛陀所要否定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在当时它是意指:1、与印度教的二元论立场一致的某种精神实体。2、永远保留其分离的身份。
佛陀否定了这两种特性。他对精神实体的否定——那作为侏儒的灵魂,幽灵般地包裹在身体内的鬼魂,推动身体活动而不跟随身体一起死亡的——似乎成为主要论点,使得他的转世概念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印度教对它的解释。真正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孩子,佛陀从来都不怀疑转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事实,但是他却公开批评当时婆罗门解释这个概念的方式。他批评的要点,可以从他对这一题材的看法所提出的极明白的描述中得知。他用了火焰从一支蜡烛传到另一支蜡烛的比喻。由于很难想象最后一支蜡烛上的火焰是原来的火焰,因此其间的联系看来是因果式的,其影响乃是经由连锁反应传递,并没有一种持久的实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884/491503eb537fa284.jpg)
一般而言,它指的是当前事物表面变化之下比较永恒的某种东西:特殊而言,这比较基本的某种东西乃被认为是物质。佛陀身上的心理学家是不赞成后一种想法的,因为对佛陀来说心灵是比物质更基本的。而佛陀身上的经验论者,则挑战一种普遍化实体观念的含义。看了许多佛教文献之后,不可能不得到其对一切事物有限性之无常的体认,以及其对每一自然对象不断的毁灭之肯认。也就是这一点,给予了佛教对自然世界描述的深刻性。“一个又一个浪花永恒地在追逐着。”
精神的自由带来生命的扩大。佛陀的门徒感觉到他体现了无可衡量的真实——像在那种意义下就是更为真实——比任何他们认识的人都多;他们从自己的经验来见证,沿着他的正道前进,而扩大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世界似乎也扩大了,每走一步都感觉到自己比以前更为活跃。只要为身体所局限,就会有那超出他们界限所不能去的地方;但若所有的结都松开了,难道他们不能完全自由吗?再一次地,我们无法具体地想象这种状态,不过其进程的合理性似乎是清楚的。
如果增加了的自由带来增加了的存在,完全的自由应该就是存在本身。
灵魂通过这些人类需要的上升层面,其进路并非是走尖锐直线上升角度的形式,而是朝它真正的需要,一路瞎摸曲折而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884/c5a25c0bf8896837.jpg)
不过,归根究底,依循的趋势是向上的——每个人最后都会体认到那一点。在此,“向上”的意思是逐渐放松对物质对象和刺激的执著,连带而来的是逐渐从自利中解放出来。我们几乎能够想象出“业”的活动,产生出灵魂所追求的那些效果。就好像以自我满足为目标的每一个欲望,都是加一把混凝土在一道围墙上,就是这座墙围起了个体自我,使它无法接触环绕在四周的存有之海。
反过来,每一件慈悲的或无关利害的行为都从围堵的堤坝上拆去一粒沙石。不过,超脱不能外在地加以估计,它没有公开的指标。某人退隐寺庙的事实并非就是克服自我和欲求的证明,因为它们可能在内心想象中继续地大量存在着。反过来,一位行政主管可为它们可能在内心想象中继续地大量存在着。
不过若他或她能超然地从事,如泥鳅生活在泥塘中,而不让泥土粘上身一般,世界就变成了上升的阶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