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继位后,日夜思虑着该如何讨灭商王,心想该如何配合和响应诸侯。武王总是担心讨伐商王的时机会悄悄流逝,自己却不得而知。
周公此时对武王说:“这机会的决定因素是德行,周人尊敬天命,远近诸侯都不要冒犯,已经和好的诸侯不要离心就行。接着再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放纵就可以了。”
武王二年一月,周公再次被召到跟前,对周周公说:“我每日每夜都担心害怕商王的军事实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敬佩贤士,倾听建议,只为天下百姓”。周公于是就再次劝谏武王修德,不要安逸无为。
武王受命九年,准备伐商,但他却顾虑是不是真的具备了伐商的实力。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观测诸侯国对周国的忠诚度,武王决定在孟津举行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
大会开始后,如武王所愿,各大诸侯国都有参与,加入了武王阅兵队伍中。不仅如此,就连那些小诸侯国也是纷纷响应,率领人马前来孟津助战。
如此浩大的队伍,让武王有了灭商的信心,挥师东进已经是势在必行。
但此次观兵,还只是检验军事实力,考察地形和进攻路线。真正的讨伐,还需要另选时机。于是武王以“诸位不知天命”的告诫,引军渡过黄河,等待着真正合适的时机。武王撤军后,有效的消耗了帝辛的警惕性,为大军的最终战争做好了准备。
伯夷叔齐劝武王
伯夷、叔齐来到孟津,正赶上武王伐纣。两人立刻拦住武王的马投、扣住他的缰绳大声说:“父亲死了不去下葬,却喜欢动干戈,难道就是尽孝了?以臣子的身份弑杀君主,就是仁义了?”(伯夷、叔齐虽有孝道仁义,但却不切实际)
此时,武王手下要对伯夷叔齐动手,太公制止他们说:“这些人都是义士。“竟然理念不合,那就扶着他们远去吧。
-------------------------------------------------------------------------------
传说,有一次武王在岐山军演,遇到了一只像“龙”一样的怪兽。士兵们都非常害怕,都想逃回家。
武王为了鼓舞士气,武王命令勇士将怪物杀死,砍下他的肉分配给众人。但士兵实在太多,不够分,于是就煮汤分食。人们都感觉汤很好喝,于是就将这个汤面流传下来,后世发明成为“岐山臊子面”。
第二年,武王从投奔的微子处探知帝辛昏庸暴虐,剖心比干、奴化箕子、兄弟出奔的事情。太师疵(cī)、少师强也见帝辛行归末路,已经抱着宗庙祭器出逃了。
武王认为灭商时机已经成熟,太公也提出“时机到了,就不要疑虑”的韬略。因此武王果断发兵,进攻商朝。各诸侯也是纷纷响应,一同进军。
出发前,太史令卜了一卦,但兆象大凶。文武百官也是大惊失色,顿时丧失斗志。但武王决心已定,他势必要此孤注一掷。太公和武王一众兄弟也是力排众议,稳定了大军的军心。
武王此时不仅有决战的勇气,也有内应的助力。他原来和胶鬲约定好十五日后朝歌见,绝不可失信,否则胶鬲到时候响应就会遇害。有了约期的规定,无论是风雨阻隔,武王仍旧是催兵急行。
传说,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却无人认识此兽。太公觉得此兽勇猛无比,就想办法将其收服并当作自己的坐骑。
貔貅打战勇猛神勇,屡战屡胜,最终武王为其封官,官号为“云”(这样的官,应该是管天上的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