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大业将成未成之时,周武王病逝,周公旦作为摄政王登上历史舞台,周公旦面对就是诸侯林立的封建格局。
封建制的建政逻辑下必然产生以德配天的价值观体系,反过来以德配天成为道统,贤德成为天子的必备素质,是天子统治合法性的基础。
天子驾崩后,众人感其恩德,“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继位的天子,必然也要“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
大佬做不到这些,马仔们就要代天行诛,武王的故事就会上演。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以告令师,作汤誓。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史记·殷本纪》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史记·周本纪》
商武王以虐政淫荒的理由,讨伐夏桀;周武王以昏乱暴虐的理由,讨伐商纣。周武王伐纣后,周朝宗室以道德权威的面孔出现。
周公旦作为武王伐纣的参与者,这个一流的政治家,自然明白这背后各种政治利益的牵缠,何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站在组织顶端的摄政王周公,用脚想也能想到百年之后,后代子孙和周王室的情况,其他诸侯有样学样,讨伐周室,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衰落,甚至这种危险可能就在眼前。
摆在周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
(1)发展壮大周王室,统一天下;
(2)为封建制2.0版打补丁,进行升级。
第一条路要彻底改变封建格局,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周王室还没有如此的能量,第二条路子的可行性显然比较高,只要找到恰当的方法,无需消耗太多的能量,圣贤周公顺势而为,着手封建制2.0版本的升级工作。
周公旦和姜太公都明白,封建政权的产生,是以政治力量推行的,不是每个诸侯对这种安排都满意,只是“智而明者”用实力进行维护才得以维持现状。
周公针对封建制,为了保证周王室的安全和利益,出具了一套整体配套的升级方案:
(1)结合当时的形势,营建洛邑,重新划定天下之中,居九鼎于洛阳;
(2)理清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封建诸侯,并且将兄弟懿亲融入了封建制,封建亲族,蕃屏周室。
(4)制礼作乐,推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推行礼法制度,尊尊亲亲,以此维系分化的封建政治,和稳定封建阶级。
周公旦为封建政治设定了一整套的配套设施,将土地和文化全部内化入封建政治,封建制从诸侯之间的政治解决方案,演变成为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下的政治责任形式属于权力承包责任制,天子和诸侯分别承包不同的领地,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治权,天子将权力承包出去,是要收费的。
诸侯向天子交纳的发保费包括五个方面:承认帝王的领导地位、代为天子镇守疆域、随从天子作战、纳贡纳赋、朝觐述职。
在封建社会的逻辑下,天子把土地和爵位分封给亲属或功臣,亲属或功臣直接管理这片土地的人和事,土地的分配权由诸侯享有,诸侯以下的官员直接对诸侯负责,不对天子负责,天子作为国家名义的最高首领,实际能够管理的地方仅为王畿之地。
周公旦封建亲族,设定严格的阶级服从,建立封邑制度,将封建制推向顶峰,其时亦为封建制的崩溃埋下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