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保持快乐的秘诀:学会不在乎

保持快乐的秘诀:学会不在乎

作者: 七彩人生OCL | 来源:发表于2024-08-23 21:50 被阅读0次

成年人的世界,辛苦是常态。

我们常常被焦虑和不安裹挟着,忘记了快乐是种什么体验。

心理咨询师黄玉玲说:

“一些成年人不是没有快乐,而是不会快乐了,他们快乐的通道被封住了,被各种各样的压力、情感给堵住了。”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功成名就不是目的,尽量让自己快乐,才算不虚此生。

其实想要快乐,并不是件难事。

当我们学会不在乎,不预支未来的烦恼,便能怡然自得。

01

不在乎别人的节奏

世界首位比较心理咨询师露西·谢里丹,曾经被无边的痛苦所困扰:她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生活节奏,并将他人作为自己生活的参照。

读书的时候,她看到朋友写单词比自己快,就感到焦虑;

放学之后,她看到小伙伴比自己游泳更棒,就开始自卑;

到了30岁,她看见谁晒了健身照,就会立马去照着镜子,把自己身上每一块肌肉线条与别人比较;

要是别人发的朋友圈比自己的更光鲜,她也会默默提醒自己“不能比对方落后”。

为了追上别人,她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生活计划,每天花大量时间窥探别人的生活。

可即便如此,她也始终追不上别人的脚步。

直到某天,她连续三小时,都在脸书上刷某人的动态,看完后整个人不安到心率失常。

她才突然意识到,这种比较心理已经让她变得十分扭曲。

从此她逼迫自己关掉一切社交软件,不再去追赶别人的节奏,生活才终于慢慢回归了宁静。

作家章岩说过:太在意别人,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

过度关心别人的节奏,生活就会在悄无声息间迷失方向。

将注意力回归到自身,我们才能一步步提升,让自己变得丰富而快乐。

松浦弥太郎,被誉为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人”。

他18岁高中辍学,20多岁在咖啡店当服务员,30岁站在大马路上发传单。

到了40岁,他才开始对图书感兴趣,于是开始自学编辑知识。

偶然的机会,他受邀出任日本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编辑一职。

当时和他同龄的编辑们早已过得风生水起,松浦弥太郎却还是行业内的新人。

有人问他:如何面对这种心理上的落差?

他淡淡回答: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节奏度过一天。

终于在几年后,《生活手帖》在他的经营下,变成全日本销量百万级的杂志。

而松浦弥太郎,也一步步进阶,最终在50岁当上CEO。

人生漫长,每个人的步伐都不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追赶他人的脚步,或在挫败与焦虑中屈服。

而是在节奏中从容不迫,全心全意地投入这趟生命之旅。

当我们不再被他人的步调所影响,而是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生活终将会以它最恰当的方式,给予我们满意的答案。

02

不在乎别人的期待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时常会被外界的目光和期待所牵绊,仿佛总是在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生活。

作家马德在《面具长成面皮的时代》中的一句名言提醒我们:

“有时候,在乎这个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

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有时,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意愿。

然而,这种以他人期待为主的生活方式,最终可能导致我们在自己眼中变得面目全非。

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这个年轻人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些在乎慢慢变成了对自己的束缚。

在高考结束后,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他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

工作后,为了迎合身边人的节奏,他妥协于父母安排的相亲。

在别人眼中,他似乎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人,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满。

席慕容说:

“在一回首间,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要使周遭的人对我都满意而已。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我们要意识到,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并不是活成别人眼中幸福的样子,而是接受自己,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被他人的期待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生活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得舒心。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无论我们在别人的眼中有多么成功,无论我们的成就满足了多少人的期待,如果我们自己并不感到快乐和满足,那么这一切都没有真正的意义。

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珍惜。

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去生活,也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感受幸福。

真正的成功,不是外界的认可,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03

不在乎人生遗憾

看过一句话:“或许遗憾才是常态,不完美才是人生。”

深以为然。

人这一生,总会有遗憾。

若是内心总是揣着遗憾,便无法体会当下的乐趣,也无法欣赏一路上的曼妙美景。

为过往不可更改之事感到遗憾,是本能;懂得放下遗憾,才是本事。

《幕后》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强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她生下来就不受待见,要不是奶奶坚持收养她,她差点就成了孤儿。

16岁的时候,因为没钱,她辍学跟村里人去广东打工。

到了东莞后,她跟同村对门的姐妹小芬进了电子厂。

可是电子厂的工作时间长,工资又低,于是小芬想去酒店当服务员;

但又怕小强告密,就偷偷把焊条藏在她床上,诬陷她偷盗而被老板开除。

就这样,小强孤身一人辗转到了义乌,并很快在那儿找了一份替人看摊的工作。

随着收入的增加,脑子灵活的小强不久就选择了单干,又因为人善良诚信,生意越做越好。

她不计前嫌,把家里人都接来了义乌,还给他们买了房,一家人在一起十分幸福。

而以前陷害过她的邻居小芬,如今已经成了她公司的股东,也是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正如小强所说:“人的精力有限,高兴还来不及,为什么要恨?”

有时回头看,遗憾本身未尝不是一种美好。

而这种美好,正是促成自己越变越好的关键。

一个人活得太累,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事,而是心里在乎了太多事。

把很多事都放在心里,仔细揣摩,最后让自己变得很累。

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得已。

我们越在乎,结果越不如自己意。

不如学会不在乎,积极面对,再好也是这样,再糟糕也不过如此。

也如罗翔说的那样:

“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毫不在乎的时候。”

这种不在乎,不是一味逃避,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看清人生真相后的豁达与坦然。

当我们什么都不在乎了,对任何事情都能顺其自然,反而能够让自己过得轻松,亦能成为一个快乐且有大智慧的人。

不在乎,才能成为自己

世界上,本身很多事情都是没有标准的,标准从来都是人们自己定义的。而很多人认为,脱离了大众固有的认知标准,就是异类。可是,依然会有人不在乎这些条条框框,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因为在成为自己的路上,选择不在乎,才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这种不在乎,也是我们不去取悦别人的清醒,是我们接纳自己的自信。就算自己不完美,也能真正欣赏,认可自己。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拥有“不在乎”的勇气;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看清真实的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清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背后的内心冲突;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绘画、茶花香道等疗愈技术清理和释放情绪,感受真实体验,面对自己不足与情绪不再评判和排斥,让情绪自由流动,如此我们便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不再期待别人的评价与认可,而是重新从内心感知平静与丰盈,建立起自我价值感。

当我们能够认可自己时,我们也不会再“在乎”所遇的一切,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辟自己的天地,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

    1.保持快乐最大的秘诀是学会「不在乎」。毕竟人的烦恼是数不完的,如果每件事你都很在意,都难以释怀的话真的太累了,生...

  • 保持快乐的秘诀

    哈哈,双十一你们剁手了没? 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可能让你对买买买超级上瘾了吧。花钱买快乐的感觉可能在你付款以后就结束了...

  • 保持快乐的秘诀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苏琪是一位50岁的美国女性,她有两个10岁的女儿,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为名人制作特...

  • 保持快乐的秘诀

    现在 进入了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每天的生活都很开心。身边的人也跟我说每天看到我都是一种很欢乐的状态 总结了一下我保...

  • 保持快乐的秘诀

    1、享受当下。无论你处在什么环境下,无论你有多少应该应付的考试和竞赛,无论身边的人是挚友还是普通关系,我们都要和当...

  • 保持快乐的秘诀

    平衡好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一个人保持快乐的秘诀。 因为每个人的年龄段、生活方式、价值观都不一样。 所以这个也没有唯...

  • 快乐人生

    时常保持 谦卑好学的精神 此乃 快乐人生的秘诀

  • 禅意小语

    禅意小语 文.禅客愚谷 保持快乐心情的小秘诀:“圈子要小而干净,撸猫、散步、诵经。” 因为活着不易,所以学会知足。...

  • 保持童心-快乐的秘诀

    感觉小朋友的世界真的好简单。 小女孩手里一个洋娃娃可以玩大半天,给她穿不同颜色的小裙子,给她扎不同样子的小辫子,一...

  • 保持快乐的秘诀——做出改变

    工作以后,日子一天重复似一日,不仅自己是这样,发现身边的朋友也差不多。8点起床,10分钟内梳洗完毕,开始赶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持快乐的秘诀:学会不在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rg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