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别让孩子的坏情绪走进“隐秘的角落”

别让孩子的坏情绪走进“隐秘的角落”

作者: 自在的我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15:11 被阅读0次

    1

    我在微信上、读书会交流时,会收到很多家长提问:

    我的孩子3岁了,是不是要开始早教?要买什么书才好?我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是公立的好,还是私立的好?我的孩子要学英语了,应该请外教或中教有区别吗?到底是应该先看动画片,还是应该先看书?

    诸如此类,可谓是包罗万象。

    归根结底,我想家长们都关心的本质是:我做得够不够?对不对?孩子有没有落后?你看我还能做点什么,才能把孩子培养得更好?再好一点!

    这种渴望一点都不鸡血,为人父母的话,都会本能地希望孩子能好一点、再幸福一点。这种渴求就是爱的一种形式。但如果光靠“渴望”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在接下去的文章里,我就想来谈一谈如何奔着“更好”这个目标,来培养孩子。

    想要实现更好!我们就必须重视一项教育内容!它有一点“奇怪”,这项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但你真的开始实践它,就会和我一样,会发现它是成就一切美好的基石。我把这些内容称之为“情感养育”。

    2

    什么是“情感养育”呢?用最简单的来说,就是把孩子的“情感需求”当做一个独立的、重要的课题,单独地提到我们眼前。家长要懂得:孩子需要水和食物才能生存,但同时一样需要爱、安全、尊重和关注。

    因此,父母有责任要满足孩子吃饱、穿暖等基本生存需要,同时也有责任,要做好准备去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感资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与满足生存需求同样重要,缺一不可。重视情感,孩子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起来。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老师你说的其实就是“爱”吧!我当然是爱我的孩子的。我,还有我们全家人,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能有什么,难道还不算满足了情感需求吗?

    我一点都不怀疑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一起的赤忱。很肯定地说,我在咨询工作中接触的90%的家长都是非常爱孩子的。

    但是如果仔细体会,大家就会发现,很多家长的努力与孩子情感需求对不上号!光靠强烈的赤忱和心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无数家庭在教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

    家长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孩子的物质需求,生活需求,但轮到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时,我们会显得特别拧巴,也更加苛刻。

    举个例子。如果有孩子走过来说:“妈妈(爸爸),我渴了。我想喝水。”家长应该会想办法满足;如果有孩子说:“妈妈(爸爸),我要上厕所。”即使当时条件不允许,我们也会立刻想办法帮助孩子。

    但是哪怕是脾气再好的家长,都会有那么几次,对着很想哭的孩子说:“有什么好哭的呀,别哭了!勇敢点嘛。”

    没人会对孩子说——水有什么好喝的,要学会忍耐;厕所有什么好去的,给我忍住——但是我们却很容易对情绪激动,伤心不已的孩子说:“别闹了!不许哭!”

    在这两种情景里,孩子都有需求,都要寻求满足。但是,我们显然更难“理解”后者。孩子明明感觉到,一团乱糟糟的情绪堵在了胸口,这是胸口会硬邦邦的,堵得难受。孩子很自然地就会想要发泄、哭闹、寻求安慰。但家长依然会因为种种原因,很难给出充分、恰当的回应!

    3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尽情地去拥抱孩子的感受,带着那种“全家举债也要买学区房”的巨大决心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呢?总结下来,最大的阻碍竟然是——不敢

    在我们的固有认识里,“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一个坏东西!我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笼子,把这些惹麻烦的“怪兽”关起来、处理掉。

    家长之所以才会说:“这没什么,别这样想!别闹!别难过。”要竭力否定情绪的意义、情绪的存在,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似乎就可以把情绪快速地消除掉。关起来、缩小、扔掉——是我们习惯的处理方法。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待我们自己,以及对待其他成人,套路一贯都是如此。

    结果现在,我们不但要直接拎出来、直面“坏东西”,还要谈“尽量满足它”,这可是多么“危险”啊!

    尽量满足孩子情感需求,不就是“溺爱”吗?会不会导致孩子软弱、自私,会不会让孩子更加不讲道理、行为失控呢?更何况,只要一句“慈母多败儿”扣过来,足以让所有家长立刻退缩!

    还好、还好,因为有了科学,我们对“情绪和感受”的重重误会才得以揭开。随着对大脑认识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情绪和感受——这种心灵层面的、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直接改变大脑的功能和发展。

    换句话说,情绪和感受是无法回避的。它们对大脑的刺激确实存在。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情绪和感受都会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地塑造着一个人。

    正因为如此,我才一而再地强调“情感养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里,我将结合脑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来为家长普及“情绪和感受”对孩子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对孩子情感的满足,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我们都很关注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专注力水平,还能够直接影响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如孩子的性格、自我认知能力和情商。

    或许,一旦想到——研究满足孩子的情感——不但关系到孩子能否考进北大清华,还关系到孩子能否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就会有更有勇气和兴趣,来直面这个被误解、被视乎的领域。

    结尾

    因为文字是线性的,语言也是线性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来描述一个事物。所以,如果你现在有很多疑惑,请不要着急,坚持看完接下去的内容。相信对“情感养育”有了完整的了解之后,你的疑惑自然就会有答案。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孩子的坏情绪走进“隐秘的角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sz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