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人刚开始接触时,我们可能对他(她)不感冒,甚至有些厌烦,通过逐步接触你不断的对他(她)有了全新的认识,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接纳了他。亦或是你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这种人呢?
办公室因为要招一位从事媒体工作的新员工,人事部门推荐了一个医生的老婆,她从事媒体多年,在医院也做过几年,我打心里不想要这种人,毕竟是照顾性质的人。不过没有办法,就让她过来试工,果不其然,她表现的并不是很优异,按点上下班,工作需要催催才行。与人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后来我在她的试工鉴定中写了可以留用但是不太适合办公室工作的评语。再后来,因为要照顾她老公,所以,留到了办公室。于是硬着头皮接纳了她,让她慢慢负责宣传工作。考虑到她在媒体工作的缘故,我果断的让她尝试负责内部刊物和媒体对接以及公众号的运营和通讯员队伍的建设。的确她对宣传有一些思路,通过半年的努力,通讯员队伍逐步建立了起来,而且稿件从别人不愿意投,到现在多的用不完。在这方面她确实有专业优势。在媒体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有一天她突然偷偷告诉我,不想干了,要辞职。原因是与主管她的小领导关系搞不好,观点不一致。当然,我也找了这位小领导谈了话,虽然之间的疙瘩解开了,但是,后来她还是心存芥蒂,认为在小领导面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决定还是要走。对于我而言,我觉得她的确是一把宣传好手,原先对她的看法存在表面不理智的行为。当自己准备接纳她让她发挥所长时,偏偏又出了这种事情,无奈之下,也只得尽力而为,任由她去留。后来她去了知名网络媒体做行政总监,无论是待遇还是职位远远比这里强。
一个人不能凭借表面、行为和暂时的语言表达去看待一个人,而要经过深入了解和熟悉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首因效应”,如果单凭外貌、表象去看待一个人往往得到的结论是无法接近,或者阻碍了你对这个人的深入了解。我们在接纳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除首因效应的影响。只有客观、公正、长时间的接触一个人才能对他有全新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接纳他们。接纳不光是内心接受,更是长久的坚持和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