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通识智库沃野育参天
三岁前儿童的教养方式研究(中)

三岁前儿童的教养方式研究(中)

作者: 通识智库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10:14 被阅读15次

    作者:吴丹青 本文大概6633字,读完共需8分钟

    智库特约研究员简介:

    吴丹青,独立教育研究人,理工科背景,多年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IT业高管经历。关心中国素质教育问题,对中国青少年的通识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现辞职独立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钱学森“世纪之问”、李约瑟难题、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西方通识教育中国化等。

    由于我们错误的教育观念,我们常常犯很多严重的错误。

    1、越俎代庖

    我们常常分不清楚哪些是该我们做的,哪些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哪些是要协作、互动完成的,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尤其是妈妈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时更需要按照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方式),从摇篮到坟墓一直在上演,项目名单太长,无法一一列举,1岁以前孩子啥也做不了,需要你经常抱着(身体接触刺激),你却没心情、没力气或者偷懒把孩子放在婴儿车上或者沙袋里。

    他要爬了你搞个学步车让他站着走(又没用上手,帮倒忙)。

    一岁以后他用手抓东西吃、用勺、用筷子了,糊涂的妈妈又野蛮的剥夺了孩子的机会越俎代庖亲自来喂,搞得孩子又没机会动手。

    他跌倒了你不让他自己爬起来你又亲自把他抱起来。

    打滚、玩水、玩泥巴沙子、玩小动物甚至玩火、爬桌子、爬窗户、爬树、相互追逐、争抢、嬉戏、打闹甚至打架骂人、偷吃、损坏物品等等等等,我们都有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不能调皮、嫌麻烦、不安全、不卫生、影响他人等等)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我都搞不明白除了这些孩子天性就喜欢弄的事情外,还有什么能让他更多的动手动脚?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动手动脚,做他们喜欢的、适合于他们年龄的各种游戏和玩耍,而不是限制、制止、干预孩子的自由活动。

    这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这是最有效的智力成长和人格培养。可以这么说3岁以前老实、听话意味着“傻” ,调皮意味着“聪明”。

    2、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的自由活动和游戏玩耍,他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你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永远正确,你在旁边看着不出事就行了,别轻易去指手画脚,孩子的兴趣、快慢、节奏、方式等与成年人相距甚远,为什么要按你的标准和意愿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完全是本末倒置,是要孩子做而不是大人做。

    即使做错了,孩子更需要一次次不停的在错误中反复学习,最常见的就是吃饭用手、用筷子吃得天上一半地下一半、一塌糊涂,还有穿鞋、穿衣穿裤,这些都是很好的动手动脑的训练,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教学机会,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制造,这是任何一个家庭都能做到的,无论你有钱还是没钱,但我们不懂得去利用,把黄金当成垃圾扔掉,游戏和玩耍应该是更广义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各种平常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孩子游戏和玩耍的内容。

    孩子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都要让他自己去慢慢折腾。他翻来覆去重复着你认为简单无聊的事情,你很不耐烦的打断和制止,最后孩子像块木头一样一动不动你就轻松了、快活了,最后把孩子弄傻了。

    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要求孩子、胡干、蛮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是活的不是死的,以人为本,是要求你围着他转而不是让他像根木头一样围着你转,成为你操纵的提线木偶,——你教他、你训他,他老老实实低着头、一声不吭的受训、挨骂。

    但我们天天都在犯这样的错误。这坏毛病不是三两年能改变得了的。你说这样孩子能有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等素质吗?叛逆和撒谎就是这么弄出来的。

    你时时刻刻头脑里要记住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多动手动脚还有前面提到的多说话,符合这个要求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

    你要做的是在孩子将要出现危险时提供保护;在孩子遇到困难无法独自解决并向你求援时提供帮助(3岁以前基本上不适合使用“延迟满足”,一岁前必须有求必应)。

    在孩子遇到伤痛、挫折、委屈、焦虑、恐惧时提供心理抚慰(这个极为重要并且只有妈妈能做到,这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剩下的就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带孩子去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游戏和玩耍。

    孩子有了足够多的自由玩耍和游戏,加上在“错误”中反复的学习,这样才有手脚对大脑皮层刺激足够的数量和复杂程度,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反应快慢等反映了动作的复杂程度。

    3岁之前的孩子要做到这一切需要父母(主要是母亲几乎是每时每刻)完全陪伴(绝不是“放养”而是“守望”)、减少干预、等待帮助、及时保护(主要是安全)、强大有力的心理抚慰支持。

    而这些需要父母有正确的观念(来自于自我的不断学习和反思)、良好的性格(脾气和耐心需要长期的修炼)、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体力(要年轻力壮)。

    要做好这一切需要专人(条件有可能做到的话一定要是母亲本人)、24小时、一对一的陪伴,因此我坚决反对3岁以前将孩子送幼儿园。如果你认为不需要做这些,蠢就蠢一点,傻人有傻福,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共同玩耍是要解决社交以及心理、情绪、情感的刺激、体验、感受和处理问题,这是智力发展(尤其是情商)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除了父母和家人,只有同龄小朋友才有可能有足够多的共同相处时间和活动。独生子女为这一重要任务制造了巨大的困难。

    3岁前要有长期、固定的同龄伙伴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前中国都是大家族、多子女共同生活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弥补除了母亲24小时的陪伴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外,父母要与亲朋好友、邻居、同事有密切的来往,尽可能多的与他们的同龄小朋友一起相处、玩耍。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嬉戏、追逐、打闹、打架骂人(总体来说3岁之前一切都可以完全放开)等都非常的必要,利远大于弊。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供条件、环境和机会。

    0--3岁儿童常见行为应对:

    01、不吃

    不要强行喂,大人自己先别着急、别生气,小孩不想吃是真实的生理反应,他与大人的进食时间间隔不一样,通过观察找到他需要进食的时间规律,能吃多少算多少。

    不要埋怨他又不听话、不能干,更不能把桌子一拍、碗一摔恶狠狠的说:“饿死你”。他一点问题没有,他不可能有意跟你对着干。不能干的是大人——你没有发现他的特点和规律。

    有时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方法,比如他不吃药,你加点糖、把杯子换奶瓶、改变温度等等。把要做的事当作科学实验,找出特点和规律。

    磨刀不误砍柴工,前面用点心思后面就轻松多了,关键是大人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你烦躁的情绪对他产生的危害远远大过他吃下那点东西对他的好处。

    你自己想一想,你自己是愿意吃一口气、弄个不开心还是吃一顿大餐、海鲜,你没胃口的时候你的亲友硬让你吃你是什么感觉?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他跟你是一样的、平等的,他只是说不出来自己的感受而已。

    日常生活中,你以这种理性的、为对方着想(理解别人)、平等尊重对方的方式,时间长了,你的孩子自然而然形成这些良好的品格和性格,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自觉不自觉的塑造他的品格和性格,你的不良情绪对他产生的相应的情绪反应也许慢慢的进入到了他的潜意识,产生你无法预料的结果。

    你勤快、节俭、朴实。。。。。。他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个“染缸“里,还需要别人教吗?再蠢的人也不自觉的受到了足够的熏陶,你相信你的孩子有这么蠢?这么顽固不化吗? 任何动物的生存技能都是从模仿、学习父母的生活实践开始的。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慎用蛮力、武力是家长爱心和智慧的体现,即使以后长大一些也是同样。大人不能认为小孩诚心跟你做对、调皮捣蛋,心想:老子不信治不了你这个小家伙,那你爹(老娘)我不白长这一身力气?大人滥用蛮力、武力对付儿童是大人极其无能的表现。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遇到危险、或者孩子发烧39度不肯打针,医生总扎不到血管(因为孩子乱动),这是你使用蛮力、武力的时候了,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什么都不用说,像警察摁犯人一样死死地把孩子摁住。记住:即使这个时候也别打他、骂他、责怪他。

    02、咬手指

    所有小孩都这样,主要原因是长牙齿,痒。

    大人伤口愈合时,长新肉很痒,也忍不住去扣一扣,说不定还扣烂了,没看见谁自己打自己一个嘴巴,小孩牙龈痒,总有把手指弄到嘴巴里,这是正常生理反应,不必大惊小怪,我见过好多家长碰到小孩这样又急又气、又打又骂,孩子吓得呆若木鸡。

    其实奶嘴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西方国家很多见。

    03、摔东西

    家长可以将危险的、重要的东西收起来,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他能拿到的东西原则上是可以任他摸、任他玩、任他撕扯、任他摔,不要以为给他玩具、皮球、娃娃,他就只能玩这些你指定、你希望他玩的东西,一张破纸、一块破布、一个塑料包装袋,在他看了没有不同的意义,可能更好玩。

    他对大人觉得讨厌的、不屑一顾的、不应该去弄的东西有好奇心,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有些大人想不到的东西,他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可以说你 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花不少钱,想让他开心、不哭不闹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有好奇心。没弄过的东西要去体验一下(有这个勇气、有探索精神、体验更广的外部世界)。

    很开心(良好情绪有益于心理健康)。多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身体和大脑的灵活性、玩累了饿了就会吃得饱睡得香。

    多种多样的玩耍、游戏是这个年龄段最好的教育方式。

    04、打架、咬人

    只要不打伤、咬伤都不要紧,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游戏的一种,碰到危险(下手重、咬得很)需要阻止 ,但不要责怪、指教、更不能打骂。

    首先你要放心:所有的你认为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会成为以后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都是4岁以后的事情。

    科学家已经发现任何人种成年后都没有对4岁之前的任何记忆(原因不清楚)。

    你自己可以想一想,你现在的习惯有没有哪个是你4岁之前养成的?绝不可能。

    第二大人打架的主要危害还是来自心理方面,会造成紧张、气愤、恐惧、仇恨等非常负面的情绪,小孩打架是好玩,不会气愤、恐惧(前提不伤、不太痛),更不会记仇。就算他不高兴了打别人一下也是他这个年龄正常的情绪表达,他这个都不会你觉得是个好事吗?

    下手重时很简单,心平气和的扯开就行了,你责怪、恐吓(比如:小心挨打、不要你了等等)、指教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有坏处(吓着他了、玩得好好的搞得他不开心)。

    05、爬桌子、爬窗户

    对于他来说也是游戏的一种,对于任何一种游戏首先要持鼓励的态度,至少不能够阻止、打断、训斥、恐吓,你就陪着他、看着他、危险的时候保护他。

    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这个年龄段最好的学习方式,爬桌子、爬窗户 首先他要知道并逐渐体会什么时候用手、什么时候用脚、用多大的力、有高有矮从哪边上哪边下 、什么情况会摔下来、摔的有有多厉害、痛到什么程度等等。

    你中间不去阻止他,时间长了他也许能体会到怎样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情,不半途而废;怎样独立做一些事情;靠自己不靠别人;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等。这种生动、有效的学习胜过任何语言的指教。

    06、听音乐

    人的大脑左脑主要处理理性、逻辑思维;右脑主要处理语言、音乐、艺术等感性、形象思维。婴儿没出身之前,在娘肚子里就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和需要,这是胎教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他也许不明白音乐的涵义,但他能感受到节奏、快慢、声音高低,也许能感受到快乐、忧伤痛苦肯定谈不上舒服不舒服也许能感受一点。

    总之听音乐、喜欢音乐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以及成人都很重要。

    喜欢比掌握更重要,这个做起来也不难,你每天给他放各种不同的古典音乐、西洋音乐、也可以有少量的现代流行音乐,时间长了难免有某种音乐能够触动他,也许他会感兴趣、会喜欢。

    07、模仿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尤其对于婴幼儿是至关重要的方式,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通过观察、模仿父母学习并获得各种生活技能的。这是包括人在内各种动物天生的本能。

    你打电话、你开电视机、遥控换台、开关空调风扇。。。。。。你从来没有意识教过他,你经常做的动作、事情,他自然而然模仿得像模像样,超乎你的想象,就像猫抓老鼠、狮子抓野牛野马,根本不需要语言的教导自然就学会了。

    指教,大人习惯了用语言来指教,这是个很糟糕的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想不想别人来指教你?你自己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的孩子?他不听你的不是他的错,是你自己的错。即使孩子再大一点也是这样。这就是你要尊重对方、尊重孩子,平等的用适合他的方式与他交流的理由和重要性,你要通过你自己的行为他提供可供模仿的样板。

    你经常搞卫生,他时不时也去抓一下扫把、撮箕;你喂它吃饭他不吃,等你吃饭时他到碗里来抓饭抓菜;你在厨房煮饭炒菜,他也到灶台旁边想试试身手;你用电脑他也总要搞键盘;你弹古筝他也能拨动着炫弄出声音.......

    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威力,你没有想让他干的事情他自然学会了,你想让他干的事情他就是不干,而且你想让他做的事情也许根本不适合他这个年龄,比如他只会用哭笑和动作表达自己意愿和情绪时,你就急着跟他说话;他连妈妈都不会喊你就急着要教他更为复杂的语言;他连东西都抓不稳你就想让他画画;他还不会走你就想让他跑。

    只有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你才会明白什么是他需要的,什么是适合他的。

    08、认生

    很多小孩认生,主要原因可能是妈妈或保姆时间带长了,很少接触外人,当然不同的孩子会有一些个体差异。

    我认为认生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是婴幼儿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小孩多接触一点外界丰富多彩的事务;男女老少各种各样的人物,对小孩大脑、情绪系统的发育完善肯定有好处,一天到晚闷在家里,谁也没见过自然认生,时间长了一方面对母亲产生过度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会变得更加胆小,甚至可能发展成以后的自卑、懦弱、不善与人交往等。

    这个问题看似一个小问题,我认为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1)性格的形成,越小越关键,大了以后性格很难改变。

    2)多接触外部世界和各种各样的人,从生到死都很重要,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3)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过程;积极、健康、快乐的情绪和心理,避免恐惧、胆怯、紧张焦虑、封闭、自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比孩子吃什么、学什么都重要。

    4)快乐、爱好、及兴趣的培养也主要依靠 多接触外部世界和各种各样的人。

    如果有认生问题,解决起来其实很简单。如果把这个当作一个很小的心理障碍,婴幼儿在不会说话之前,显然认知疗法不起作用,多数情况使用系统脱敏法能解决问题,我的小孩开始连爸爸都不要,逐步接触、逐步加大量、态度温和以消除他的紧张和敏感,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解决问题了。从身边的亲人开始,再逐步接触外面其他人,再逐步加大量,这就是系统脱敏法。

    09、爱哭

    哭是婴幼儿正常的、真实的生理、心理反应,是身体不舒服、心理不高兴的表现,这个年龄不哭麻烦就大了,有可能有孤独症或其他心理障碍,孩子哭,父母你先别烦躁,你首先心里可以暗自庆幸:至少他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哭得过多,你别急也别气,这不是孩子的错,还是大人的错,总之你要牢记一条:这个年龄的孩子天真无暇,无暇就是没有一点缺点、没有一点错,错的永远是大人,错在你没有找到他的特点、他的规律,采取适合于他的方式解决问题,他现在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个工作必须要由家长来完成;错在你老觉得小孩老给你找麻烦、什么事都不如你的意,老对他发脾气、甚至又打又骂。

    哭得过多原因很简单:

    1 生理上饿了、困了、摔痛了、冷热不适、生病了

    2 不高兴了(比如你不让他玩这样、玩那样;对他法脾气、打他骂他了)。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生理上的问题首先解决他的生理需求。

    1)平时多活动、多玩耍(类似与成年人多锻炼身体);

    2)保证足够的营养,身体更结实、免于系统抵抗力更强。心理、情绪上的不高兴,解决的办法是:父母的陪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陪他玩,而且多陪他玩,而不是他玩得开心的时候,你去阻止他、打断他、训斥他)、母亲的抚慰。

    玩耍就是他最重要的工作;玩耍能解决他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玩耍就是最好的学习;玩耍是他健康、快乐成长的最主要的方式。

    10、情绪

    婴幼儿的情绪表达特点是直接、真实,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具有成年人不具有的美德,同时在一岁之前这也是孩子唯一的语言。

    这个年龄段至关重要的就是培养一个积极、健康、活泼、快乐的情绪和性格基础;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气愤、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性格形成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由于这些不良情绪进入幼小的心灵、进入潜意识导致成年后严重的性格、心理障碍和疾病,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这么小,没什么要管的、没什么要教的,有吃有穿有用就行了的时候,我如履薄冰,担心由于父母的一时疏忽、一念之差会导致孩子的终身遗憾。

    这样的极端事例太多了:卢刚、马加爵、特德·凯辛斯基(美国头号通缉犯、炸弹怪客、科技天才)还有更多我们天天看得见却意识不到的一箩筐的人生大大小小的不幸和灾难,也许就是在在幼年、青少年时期埋下的种子。

    就算孩子不能成为极品、正品,但不能成为次品、废品,更不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危险品。也许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善良、美好的愿望却孕育着一个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品的诞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岁前儿童的教养方式研究(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xb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