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丹青
本文大概7050字,读完共需8分钟
智库特约研究员简介:
吴丹青,独立教育研究人,理工科背景,多年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IT业高管经历。关心中国素质教育问题,对中国青少年的通识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现辞职独立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钱学森“世纪之问”、李约瑟难题、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西方通识教育中国化等。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根据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科学论证,我们为广大的百姓找到了一条拼娘的活路。
拼爹属于少数官二代和富二代中的熊孩子,咱平民屌丝没法跟你来这一套,老娘跟你拼了!
拼的是老娘的人品、性格、涵养和学问,以及对孩子深深的爱,我们传承给孩子更多的是爱和智慧,而不仅仅是金钱和权利,我们的孩子将会收获人生最后的胜利!摇滚和交响乐将为我们发出最强烈的喝彩!
1、吃&睡
我们来谈谈吃的问题,吃跟教育有关系吗?
不仅有关系而且比什么都重要,身体是吃出来的、脑子也是吃出来的、毛病也是吃出来的(尤其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与饮食的关联程度很高),我们常常需要跳出教育的框框来研究教育,就像我们常常忽视空气和水对生命的决定性意义来谈健康和疾病,人类思维往往对常识存在着巨大的盲点(汉语拼音之父、博学的周有光先生对常识有着深刻的见解)。
我们往往在一些最有价值的常识问题还未做好的时候,异想天开的折腾一些貌似高大上、高精尖的名堂,徒有虚名,中看而不中用。
尤其是当今严重缺乏宗教、道德伴随着不健全的法律背景下盲目极端商业化的社会环境,各种以早教为名义的名目繁杂的商品和参差不齐、似是而非的早教服务,祸害着广大的国民。
年轻焦急的父母雾里看花、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要么完全排斥、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无论是好是坏一概不信、一律不要;要么什么都信、什么都要,食物和毒药一起吞进去。
年轻的父母非常需要科学、权威、高质量的教育启蒙。
解决好0至3岁婴幼儿吃的问题,不仅仅关乎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孩子是否能更聪明,这是孩子这一生教育能否有最大幅度的提升的重要基础,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这是现代科学给我们的结论。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以后就算你天天山珍海味也无法弥补,不管你有多少钱不懂得科学和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记住了我亲爱的土豪和穷苦的百姓,你把报这个班、那个班十分之一的钱用在3岁以前的食物上,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当今中国14亿人最少有12亿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条件解决好3岁以下孩子吃的问题。
下面我们再讲更为头痛的问题——孩子不吃和偏食的解决方案。
很简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结果,3岁前大脑完成90%以上的生长发育,这是生理基础,大脑不同功能区域、神经元突起(树突和轴突)之间的连接是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等所有素质和能力的基础,神经元突起(树突和轴突)之间的连接是一生漫长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现代科学对大脑机理的认知非常有限,只知道一点皮毛。
大脑的生长发育靠的是什么?最主要靠吃。
0至一岁最佳食品——母乳,需要强调母乳的意义除了营养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免疫学的无法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妈妈购买国外配方奶粉风靡全球,母乳喂养率全世界倒数第一,别跟我假惺惺的口口声声说爱孩子,爱你自己去吧!为了自己的形象和虚荣,做为哺乳类动物天经地义的付出都做不到,我们要扪心自问一下,你是否有资格做母亲?
如果一个年轻的父亲不能为此向妻子发出明确而又坚定的信息,使孩子他妈得到足够强大的心理支持,那么我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父亲。
另一方面过分看重自己,连亲生的孩子都不肯喂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也不灵了——他妈不愿意!这种自私在生活中其他方方面面都会表现出来,必然会损害孩子爱的教育、人格培养和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其不良影响是多方面、深远的(如果你说什么狗屁素质又不能当饭吃,老娘高兴!考虑到不能骂人我只能说这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我们应该为当今自然顺产和母乳喂养的年轻妈妈脱帽致敬!
我们简单比较一下科技教育强国美国、以色列、和日本的母乳喂养率数据,看看我们存在的差距: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为30.3%,城市仅为15.8%。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间,中国6个月内婴儿的完全母乳喂养率从67%快速下降到27.6%。
日本的母乳喂养率1980年,80%的母亲母乳喂养;而今这一数字上升到90%。2011年美国全国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是79%,6个月还有母乳吃的有49%,到了12个月仅剩27%。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国外配方奶粉在最少半年、最好一年的母乳喂养结束后,在3岁之前是在目前的国情条件下非常重要的营养保证。
残酷的现实是不少道德水准底下、失去民众信任的中国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顾民众的健康和死活,更不要奢谈营养。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聪明,购买国外配方奶粉是理性和明智的选择,支持假冒伪劣的国产货绝不是爱国,而是祸国殃民,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无奈只能选择便宜的国产货,国外的马桶盖虽好,用国产差一点的也无关紧要,奶粉就算了吧,别拿我们家庭和民族的未来开玩笑。
1至3岁吃的问题,首先我不是营养学家,无法做定量分析。我只能简单的谈一点常识,采用一些主流的研究结果。人体器官尤其是大脑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是蛋白质(肉蛋奶类),这一阶段奶产品是每天的主食,什么都能吃了也不要停奶,一周两次的海产品(俗称海鲜),经济条件差一点的用更为便宜的冰冻海产品,经常食用核桃、花生等各种坚果类食物,各种蔬菜水果每天坚持,具体种类和数量按照营养学专家的要求。
总之不偏食什么都要吃,而且要吃得越多越好(不要害怕肥胖,那是另外一个年龄段需要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中国、全世界的儿童肥胖症的最低年龄都远大于3岁,这是一个不值得任何顾虑的不存在的问题),不偏食最主要是大脑生长发育营养学上的要求,丰富多种多样的食物也是刺激味觉、嗅觉最重要的手段。
这一阶段孩子的聪明相当程度是吃出来的,看孩子的升高和体重就可以大致知道是否足够聪明。
以我的经验3岁以前90%以上都达不到这个要求,我见过太多的家长强行喂孩子,不吃就发脾气、训斥甚至打骂,哪有一点爱心和耐心,根本谈不上懂教育。
还有可怜的家长哀求孩子吃饭,给孩子唱歌跳舞甚至敲锣打鼓,结果可想而知,没急死也气死了。
这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对吃的要求,另外纯天然、无污染、无激素食物现在快绝种了,农药广泛使用于蔬菜水果,激素和抗生素广泛使用于家禽和生猪饲养,只有最富的人和最穷的人(任然生活在农村的老弱病残幼)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普通百姓只能尽量减少和降低这种危害,孩子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再苦再难也不要祸害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长身体、长头脑、缺乏免疫力的孩子。
有毒有害的自己吃,没毒的留给孩子吃(进口奶粉这方面问题不明显;海产品无论从营养和污染的角度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人为污染也比较少,也是大脑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我们花点心思、适当的花点钱还是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的。
现在我们来谈孩子不吃的问题,我想这是困扰80%以上家长的难题。排除少数有生理疾病和先天遗传疾病需要看医生这个因素外,一般情况下如何促进儿童进食?有没有食欲和食欲的大小最重要的取决于消耗和活动量,一天到晚活蹦乱跳的孩子是不需要担心食欲问题的。
孩子的活动量取决于家长的观念、性格(主要是耐心)、体力、精力等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家长的观念,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是好动的,爬行、打滚、玩水、玩泥巴沙子甚至玩火、爬桌子、爬窗户、爬树、相互追逐、争抢、嬉戏、打闹甚至打架骂人、偷吃、损坏物品等等等等,再多的玩具也不能替代这一切。
看看我们共同的祖先——猴子,小猴子不停的打闹嬉戏(尤其是攀爬)你就能够理解这些来自我们基因的正常需求,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这就是学习和成长的必要过程。没有哪个母猴傻到会制止这种行为,别以为人总比动物聪明,我们常常干蠢事。
所有这些孩子的自主行为在母亲的陪伴、看护、守望条件下,都不会有问题,都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只要你用心(爱心和耐心)看的紧,都可以在危险发生之前的最后时刻制止、叫停,所有的危险都是在监护人心不在焉、麻痹大意的时候发生的,如果要像交通事故一样划分责任的话,看护者要负100%的责任,这个时候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一点都没有错。
一个成年人对付一个不到3岁的小孩,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但需要合理使用 (老人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保姆是根本没有这个心),关键是看护、守望、欣赏、鼓励和出现危险时的保护以及受到挫折、委屈、伤痛时的心理抚慰。
当然有些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需要适当做一定程度的要求和限制甚至是惩罚,但要注意方法和态度,笼统的界限是7岁,有些行为会自然减少和消失,说的难听一点有些玩腻了,你让他弄他也不弄了,问题出在他想弄的时候你不让他弄。
这些天性被很多家长错误的观念所扼杀,调皮、嫌麻烦、不安全、不卫生、影响他人等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活动量、活动范围、活动欲望、好奇心、快乐感。家长错误的观念是孩子缺乏食欲最大的元凶。
要掌握孩子饮食的节奏、食量、品种,并且有食欲、不偏食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远远没有强迫和填鸭式的喂那么简单。
孩子教育失败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该干的事情不允许他干,不该干的事情逼他干。切忌不能以成人的观念、喜好甚至是所谓道德、价值观、审美观看待、理解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行为,野蛮的限制、剥夺和扼杀甚至表现出厌烦、气愤、训斥、打骂,这都是极为错误的。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特点和该干的事情,不懂不能瞎指挥!
2、睡眠问题
现代科学从太空到海底、从星球到量子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对于很多最常见也是最古老的问题似乎依然束手无策,睡眠也是这其中的一个极其神秘的领域。
2015年6月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口有睡眠障碍。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失眠引发抑郁和焦虑。长期失眠,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容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各种精神疾病。
易患心脏病。研究表明,失眠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以及炎症状态的形成而影响心脏健康,增加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乃至死亡的风险。
诱发糖尿病。美国芝加哥大学对11位美国年轻人做了一项研究显示,将他们每夜的睡眠时间减少为4至6小时,发现他们血糖水平降低到接近糖尿病患者的水平。
导致肥胖。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研究发现,失眠状态严重的州,往往肥胖率也很高。
死亡率更高。美国布莱根女子医院的研究发现,失眠的男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较高,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了32%—55%。(摘自百度)
失眠与生理状况和疾病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是心理问题(类似阳痿90%以上是心理问题),是失眠导致焦虑、恐惧、烦闷,还是焦虑、恐惧、烦闷导致失眠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失眠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情绪控制和管理问题,而不是靠吃药或其他的土办法。
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焦虑、恐惧、烦闷等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相关程度需要科学研究数据支持),另一方面睡眠障碍的改善伴随着这些负面情绪的减少和缓和,最大限度的克服负面情绪意味着睡眠障碍的彻底解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大法宝,最后导致了幸福感的产生。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定量分析各种正面和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烦闷、积极、乐观、好脾气、好性格、幸福感)这些主观感受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会陷入一个逻辑的怪圈——用科学研究不了科学这个悖论。
至少目前还远远做不到(预计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也做不到,人类离弄清楚意识、情感的产生和运行机制无比遥远,这也是人工智能的最大瓶颈)。
人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最重要的成果几乎全部包含在宗教之中,现代心理学也许做了微小的补充,这也是弗洛伊德了不起的地方,他对意识、潜意识、睡眠、梦、催眠(半睡眠状态)、情绪这些最为神秘的领域做了开拓性的探索(但不太符合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这两个科学最基本的特征,我认为潜意识和梦现在还无法实验验证)。
由此我们看到睡眠问题的重大意义——与生理、心理、幸福感、生命意义紧密相关,天天睡的香意味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幸福和高质量的生活和人生,天天睡不好一切完蛋。
睡眠好坏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最关键的一个晴雨表。
3岁之前是大脑的生长、发育和快速成长时期,良好的睡眠无比重要,睡不好就吃不下,也没精神、不想动,结果什么也干不成。这些都阻碍了大脑的生长、发育和发展,同时导致内分泌的紊乱和免疫力的下降,说得难听一点3岁之前长期睡不好长出来就一傻子。
生理、心理得到足够的满足,加上足够的活动量(来自于游戏和玩耍)是孩子良好睡眠最重要的保证,也就是说首先要看孩子生理上有哪些不舒服或者生理方面的疾病导致了睡眠障碍,另外就是看是否受到外界过度刺激导致的恐惧(比如疼痛、饥饿、陌生人等等,还有放鞭炮、打雷吓不了大人,但能吓坏一岁前的婴幼儿),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监护人(主要是妈妈)发脾气、打骂孩子是孩子恐惧和哭闹最大也是最频繁的原因,白天的恐惧和各种其他过度刺激导致了夜晚的噩梦和睡眠障碍。根据弗洛伊德的研究这些不良记忆还进入潜意识产生终生的不良后果。
我们总觉得(也是这样做)越小、越不懂事就应该打骂,大一点就少打骂一点,初中以后就不要打了,但实际上最不能打骂的就是不到3岁尤其是不到一岁的婴幼儿,不仅是身体稚嫩心理同样最为稚嫩,这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差,导致的后果也最为严重。
骂孩子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在缺乏宗教背景的中国更是家常便饭(需要高度的自律),这实际上比打孩子所造成的心理损害更大、更普遍,“日不落帝国”文化教育最强的苏格兰最近出台一条引起争议的法律——父母骂孩子定为刑事犯罪。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3日报道——题:“不断批评孩子”的父母可能被送上法庭。新的法律把“情感虐待”定为刑事犯罪,因此经常批评孩子的父母有可能被警方指控。基于这条法律,迁怒于孩子、羞辱他们、或让他们丢脸可能被视为疏忽或造成身体伤害同样严重的行为。
这项法律得到了维权者的欢迎,情感虐待是儿童需要保护的第二常见原因。不过在对情感虐待没有特别明确定义的情况下,有很大的风险是这项法律将降低门槛,导致对家庭生活的不必要干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很容易因此而破坏。
这条法律若是拿到中国来,我们每天骂孩子至少10次以上,一年到头成千上万,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坐牢,依法治国彻底没法玩了,要成为日不落帝国是这样玩的,我的刘姥姥可不愿意去这大观园。
我们熟知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霸陵、欺辱同学被判终生监禁是最极端的身体虐待加上“情感虐待”(身体虐待主要表现在“打”, “情感虐待”主要表现在“骂”)在生理、心理得到足够的满足的情况下,足够的活动量不仅改善了情绪,适度的疲劳有利于睡眠。
3、游戏&玩耍
以上对陪伴、吃和睡的探讨引出了游戏和玩耍这项重要的任务,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体验、对不同大脑功能区域的刺激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和发展、语言、与人的情感交流、自我意识、好奇心、独立性、爱等所有的人格培养(素质教育)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0至3岁的婴幼儿教育那就是——游戏和玩耍,这个事情做好了就是最好的父母和启蒙老师,反之则是个糊涂或者不称职的父母。
也许你会说:游戏和玩耍谁不会啊?会你干吗不做呢?当过父母的都知道陪孩子玩太累了!不仅费心费力还要耐心、好脾气,孩子一分钟都不能离开你的视线,这个年龄的孩子所有的事情充满好奇心、没有任何思想禁锢什么都想弄、不知道什么是怕,稍微一走神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长时间需要抱、背,缺乏免疫力又容易生病,晚上吃奶、踢被子搞得你又睡不好觉,一天24小时的陪伴即使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会被折腾得心疲力竭、脾气暴躁,严重的导致产后忧郁症。
俗话说不做父母不知父母恩。带小孩是一个极高强度的消耗体力、精力的活,如果再加上包含所有人格培养、素质教育的技术活,这付重担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所有这些事情没有第二个人能比母亲自己干得更好,你千万不要跟我提花大价钱请的月嫂,其他任何人最好都是起辅助和协助作用,母亲自身不可替代!但中国的现实是人类学家费孝通指出的“隔代抚养”和过度商业化产生的越来越多的“雇佣抚养”(请保姆)。
玩耍分为自由玩耍和共同玩耍。孩子通过自由玩耍接触、体验完全陌生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逐步建立大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智力的产生和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这个过程中需要视觉、听觉、触觉等协调配合,更重要的是手脚(尤其是手指)大量的、各种类型、不同复杂程度的活动,这是智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今后生活自理、家务、手工、乐器、舞蹈、体育、表情、气质等除语言之外几乎全部重要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基础;也是自我认知、独立性、兴趣培养、专注力等人格培养最适合的方式和最重要、最有效的阶段。
控制手指是大脑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其次才是语言,我们知道像乐器、舞蹈等动作类的能力过了一定年龄不管你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大脑在3岁基本上完成生长发育之前,手脚(尤其是手指)和身体的灵活性 、协调性、复杂性的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关键,而这一切都是在孩子的自由玩耍和游戏中完成,我们通常眼中的“不务正业”事实上是超过一切的“正业”!
欢迎读者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