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广州记忆(2)

广州记忆(2)

作者: grayhat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01:32 被阅读0次

    这一集要说的事情,可就对即将去广州打拼的朋友们有实际参考价值了哈。先得租房子。不是每个人刚到广州就可以花五万一平米买房子的吧?我去广州,同事先带我去看的房子是正规公寓,一个月一千七(2017年的价格),位置是在天河区的边上,城乡结合地带,房子是正规的商品楼(而不是村民私人建筑),约四十平米,我嫌贵了。我想住正规小区,又想少花钱,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那一千七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后来我就找了城中村的房子,也就是村民的自建房。

    城中村是广州的一大特色,就是说在城市里分散着一些由居民自建的楼房组成的片区。在北京这些地方即使有城中村应该也很少,我没见过,但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居然有很多城中村。比如我去的那一带,大观中路东西两侧都是城中村,找房子的人走到这里,除了看见一些有大门有保安的正规小区(多数打工仔问问租金也就无奈地离开了),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一些看起来像违章建筑的小楼夹着的小巷子,而且看见很多租房启事,实际上这些楼几乎都是用来出租的,这整个一片,以前是个村,现在城市化了,村民在自己的地皮上盖起了楼,自己住几间房,剩下的房全部用来出租,于是,你在这一片看见的楼,全部是用来出租的,租金比正规商品房低多了,比如带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客厅的、总共二十平米的、有电梯的,一个月一千三,在2017年初。

    广州城中村的建设是努力向商品房靠齐的,很多楼是带电梯的,哪怕六层也可以带电梯,房主就是冲着往外出租才造的这楼,他只要经济实力允许就尽量弄得像样,让流动人口优先选择他的房。客源非常充足,我去的地方是城边,我住的楼都接近满员了,整个城中村熙熙攘攘的看起来也是客满,我去过市中心的一些城中村那就更热闹了。你就看那小巷子边的饭馆在午餐时客满的情况就知道了。饭馆是一串一串的,湖南菜广西米粉四川特色潮汕火锅等等,全坐满。你再看药店,柜台前挤满了人。再看小超市,收款处是排着队的。这样,就可以估算每栋楼的收入了。就拿我住的楼来说吧,五层,每层二十间,共一百间,若平均每间每月租金为一千元,则每月营业额为十万元,每年一百多万元,相当于乡镇企业了。这一片城中村,几百栋楼,就等于办了几百个乡镇企业。你还真得把房东当成企业家来看待,想见他一面是不容易的,他雇人来跟我交接。我刚开始还傻乎乎地问:“您是房主吗?我怎么相信您是有权利把这房租给我的人?能让我看房产证吗?”错了,这都是租商品房的经验,可是在城中村,跟我签合同的还真不是房主,而是房主雇的人。他带我看房,拿出合同来让我签,拿出收款码来让我扫,他拿不出房产证原件,充其量拿出复印件,他的身份证也不是广州的,他只是给房主打工的。要是把一栋楼当成一个企业,房主就相当于董事长,看房的这个人就相当于总经理。你想见董事长,人家不会为你一个人来一趟,人家不会整天带人上楼下楼地看房,人家不受这个罪,不知到哪儿赌钱或泡妞去了。

    我在广州租的房,有空调有洗衣机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有一个卧室一个客厅,有电梯有宽带,屋里干干净净地铺了瓷砖,我觉得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一个月才一千三,比商品房省几百块钱,生活上反而更方便,下楼就有各种饭馆以及小超市药店等。早晨起来,在上班路上有好几个早点摊,品种很丰富。广州的早点,在我眼里就算不是全国第一也是很优秀的了。就不跟天津比了,哪儿的早点也别想超过天津的。除了天津,广州的早点是我经历过的最佳。我最服的是它那些粽子,用绿豆沙和肉馅和我不知道的神秘材料做的大三角粽子,我在北方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不知道人家怎么做的。我们公司有免费早点,但为了这粽子,我经常放弃公司的福利,自己掏钱,本来一个就可以吃饱的还买了两个。

    中午我一般在公司吃,但到了周末不上班,当然在街上吃了。城中村的路边有各地的饭馆,最常见的是湖南饭馆。是的,不是粤菜馆,而是湘菜馆。在广州,除了珠江边的最老的城区,大部分地区出现频率最高的饭馆是湘菜馆。这可能是广州的湖南人多、湘菜的制作工序比粤菜简单这两种原因的综合结果。而湘菜馆中,最为普及的是蒸菜馆,因为蒸菜比炒菜简单,价格又低,适合工薪阶层。你看,路边热腾腾的冒白汽,你凑近一看,那是一排蒸箱在饭馆的门脸前放着,蒸箱里又搁着一小碟一小碟的菜,这是一碟鸡蛋羹,那是一碟鸭血,还有蒸鱼、蒸茄子、蒸腊肉……什么都可以拿来蒸,还都便宜,通常几块钱一碟,顾客自己选几碟,再盛一碗米饭,就解决了一顿午餐,米饭不够随便添。

    米线或面条也是常见的,武汉的热干面、广西的螺蛳粉、广东的猪脚面或牛腩面……都很好吃。哦对了,最近演的电视剧《狂飙》,高启强和安欣动不动就去面馆,一人吃猪脚面,另一人吃牛腩面,很真实,把广东最好吃的两种面表现出来了。对了还有肠粉,它其实经常是素的,但被做出了荤味,不知道人家怎么做的。

    广东的大菜我也是吃过的,有朋友请我在珠江边的老字号吃过烤乳猪和想不起名字的一些海鲜,但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些怪菜我没吃过(什么昆虫啊、猫啊、活猴子之类的,没有朋友请我吃,他们广东人自己平时也不吃,我怀疑那些传说的真实性),但是就烤乳猪这些主流菜品来讲吧,我个人认为味道太淡了。

    但我不得不歌颂一下牛杂火锅。潮汕的牛杂火锅。我是在踢完球之后吃到它的。当时那个饿呀,就恨不得把一个什么牲口塞到肚子里去。球场外有一片美食区,是一个又一个棚子连成的,我都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只看见热汽从塑料布下面的铁支架间冒出来。我一头扎进去,就看见许多人在吃火锅。广州的街边美食有这种特点,往往会占用大片地盘,由许许多多人集体进食来营造这太平盛世,可以说是热闹得昏天黑地。我就一屁股坐在火锅边,等老板拿菜单来我一看,全是牛这个牛那个牛身上的各种部位,就是没有其他动物,我说“好歹也来条鱼吧”,老板骄傲地说“只有牛”,看我一脸懵逼,老板又用浓重的广东腔(就像《狂飙》里的高启强那样)说:

    “我们潮汕的火锅,只有牛的啦。”

    后来我才知道,潮汕人做饭,是专跟牛干的,而且他们对付牛是特别的有一套,根本瞧不上其他动物。潮汕人跟一般的广东人不一样,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所以性格豪爽,专干大牲口,不稀罕小鱼小虾之流,本来他们最喜欢的是牛羊,但到了南方以后确实很难见到羊,就专门跟牛干了。我对一个标准的潮汕人说“你怎么不弄个胖头鱼来做火锅呢”,那无异于对他的侮辱,他当时没骂街已经是忍我忍得很有风度了,毕竟我要带来七八十块钱的消费嘛,这点人情世故是我后来才懂得的。一锅单人份的牛杂火锅,七十多块钱,很快就征服了我,牛肠子是我觉得特别好吃的,牛肺也不错,但最妙的是调料——在广州,我第一次知道火锅的蘸料可以那么地丰富,除了蒜泥、芝麻酱、花生末、花椒油、辣椒油、韭菜花酱、豆腐乳、香油……等我知道的东西,还有六七种,是我叫不出名字的,后来我学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沙茶酱。我也了解到,广东的火锅之所以和北方不同,主要归功于沙茶酱。而且回到北方后,在普通的超市(包括物美这些大超市),买不到沙茶酱。你想想吧,你连“富顺香辣酱”这样小众的东西都能买到,还买不到沙茶酱,可见它是多么的金贵。有一句话可以证明潮汕饮食的智慧,就说,哎呀原话是怎么说的我也忘了,意思是说潮汕女人不外嫁,不外嫁又是因为离开了潮汕就吃不着有些好东西了。

    其实有朋友劝我去潮汕当地吃东西,说我在广州吃的全是假的。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不然潮汕的女人嫁到广州岂不是照样吃正宗的牛杂火锅吗。其实我发现了饮食方面的一个道理——正宗不正宗,要看你第一次吃那东西是在哪儿吃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首次吃到的东西就是他眼里最正宗的东西。拿我来说,我第一次吃潮汕牛杂火锅是在广州而且是在一个足球场旁边,我就认为广州那个足球场旁边的潮汕牛杂火锅是最正宗的,管他别人怎么说。

    你别说,有些东西还真不是原产地的最好吃。我住的城中村附近有一家饭馆叫“大岗仙庙烧鸡”,这字号一听就是广东菜是吧,你可以想象,用广东话读出这几个字是最有劲的,可是哎,他们做的川菜“青花椒酸菜鱼”,是我吃过的最好的酸菜鱼。我吃酸菜鱼第一次是在四川省江津县的一家小饭馆里,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逃票坐火车去重庆,为了不让重庆站出站口把我拦住,提前在江津下车,从管理松散的江津火车站溜到了大街上,饿了随便走进一家饭馆就吃到了酸菜鱼,那时候酸菜鱼还没有在全国流行,我也不知道“酸菜鱼”这个名字,只看见农家的酱绿色的酸菜叶子和切成片的鱼肉煮在一起,很好吃,后来很多年,这就成了我心目中标准的酸菜鱼,哪怕成都、重庆的大饭馆里的酸菜鱼也没有推翻它。但在广州,一家叫“大岗仙庙烧鸡”的饭馆的青花椒酸菜鱼,居然取代了四川本地的酸菜鱼在我心中的地位。哦对了,广州这家店还有个绝活儿,他们把草鱼切片,不带一点鱼刺,一丁点儿都不带,可想而知,这样做的酸菜鱼吃起来是多么舒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广州记忆(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xx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