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订阅了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他总会及时将市场上的新书(很多都是国外刚出版的英文原著)讲解给听众,不谈有用无用,单单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新颖的观点,我觉得都值回学费了(199真不贵),能锻炼一下脑子总不是坏事吧。
最近,万维钢解答了一些和读书有关的问题,再结合我自己的阅读经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人生有限书太多,主张读感兴趣的书
万老师提出了一个公式:喜欢=熟悉+意外。
阅读从来都是越读越遇到更多问题,或者是发现一些自己从来没想过会有兴趣的问题,然后发散开读其他书。
例如我读村上春树,认识到了雷蒙德·钱德勒、雷蒙德·卡佛,我就找来了《漫长的告别》和《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
我带着好奇去读钱德勒和卡佛,发现还真不错,于是我又把两位作家的书都搜集回来,并且读了大部分,并也因此喜欢上硬汉风格的作品。
二、同时读几本书,有助于加深记忆
三、读书时要善于分清主次,通过分析作者的思维脉络,去判断论点重要与否
对于这两点,我觉得应该结合在一起。
同时读几本书,而且是主题类型差不多的书,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万老师用了一个“世界地图”的比喻,就是通过不同的书,搜集不同的地图块,最终可以拼接出一个世界。
通过判断作者的论点,我们可以在多个维度观察这个世界,最终得出自己的发现。
四、读书必须读到完全理解的程度,保理解,别管速度的快慢。
这条建议可谓很接地气,直接表明立场,读书就要完全理解书本的内容。
现在网上很流行速读,更有很多大神分享自己一年读一百本书的经验,这些能做到固然好,反正我目前是做不到的。
如果纯粹追求数量上的阅读,恐怕违背了读书的初衷吧。
我读书是非常慢的,而且专注度有些缺乏,时常回过头来反复再读,我曾经也很焦躁,为自己的慢感到懊恼,后来慢慢明白,读书就是为了自己,速度快也好慢也罢,能从中获得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五、关于选书,第一,要新;第二,要过硬;第三,要让读者能“得到”
万老师为了他的《精英日课》,读了不少书,翻了不少外文杂志,这个标准是非常高。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的上班族、学生党,怎么选书呢?
还是要回到第一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
然后,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的书,例如能帮助你处理好人际关系、时间管理、提高效率之类的。
对于我,我会在网上买不少书,有豆瓣高分的,有得到APP推荐的,有购书网站推荐的。
我并没有全读完,里面确实有些书是读不下去,这些我只能卖给多抓鱼(一个挺好用的二手书平台,我没收广告费哦)。
最后,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许没法成为一个每天读一本书的人,但我希望我能每天读一点,学一点,想一点,好比呼吸一样自然,这样也不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