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蛮子
01
人们常形象地把山西省地图比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与几位好友来到了平行四边形最西北角的地方。
这里是山西偏关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第一道湾。
为什么叫老牛湾呢?当地民谣用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唱出了这个名字的来历:九曲黄河十八湾,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老牛湾有一项享誉世界的地理文化奇观:长城、黄河在这里并肩同行且握手交汇。
黄河从西北高原向东奔涌至内蒙与山西交界处,掉头南下,万里长城自东向西,翻山越岭绵延数千里,在此与黄河相遇。中华文明的两大象征性符号在此“握手”,民族脊梁和文明源泉在此奇妙结合,让我们同时领略了到了黄河的雄浑与长城的壮美。
除了交汇握手,黄河和长城在这里还并肩而行,更是让当地人引以为豪。为什么黄河和长城能并行?偏关自古在地理上和内蒙古隔河相望,古时候的边塞游牧民族总是觊觎中原。冬天黄河结冰,就给外族入侵者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中原便在此修筑一道长城,借助黄河天险和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形成历史上“夏守边而冬守河”的特殊防御体系。
时过境迁,当年重兵把守的疆界,今日早已是中华大同,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如今的老牛湾已经建成为4A级国家地质公园,下游万家寨水电站兴建后,老牛湾高峡出平湖,成为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旅游胜地。
世事沧桑几千年,黄河、长城在老牛湾这里交汇相聚,并肩同行,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少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然后她们又各自去延续自己的使命,继续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
02
我们一行的第一站是老牛湾堡,位于山西偏关县万家寨镇。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一唱雄鸡闻三县的美誉。
老牛湾古堡建成于明成化年间,坐落在紧靠黄河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是明朝防御系统的屯兵城堡。古堡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石片堆砌而成。各种石头建筑根据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这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古村落,用它最为古朴和宁静的一面静待着世人的光临。
老牛湾堡是观看黄河和长城交汇的最佳方位,聚集了很多观景的游客。平常不喜拍照的几个大男人被壮观的场景所震撼,手机相机一起上阵,记录得不亦乐乎。为了拍出老牛湾与城堡的最佳效果,同行的王先生拿出了看家本领,当场飞起了无人机,空中盘旋拍摄全景。
导游把我们带到古堡的最中心,也是古堡的制高点,登上城楼,环视整个古堡,导游问我们,整体看古堡像什么?贺先生率先说出了答案:航空母舰,导游微笑着举起了大拇指。我顺着导游的手势看,古堡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北边尖,南边宽,望敌楼在最北边,就像母舰的发动机,我们站的城楼是母舰的指挥中心。大自然真是神奇,古堡就像一膄整装待发的航空母舰,一声令下,一往无前,奔腾到海。
除了游客外,城堡上最多见的是成群结队写生作画的学生。好热闹的王先生跟几个内蒙古大学的美术系学生搭讪起来,然后迅速聊的熟络。他坐在学生的位置,有模有样地演起画家作起画来,我们同行的几个忙着全方位拍照,给他留资料做抖音炫耀一下。
兴之所至,我也不禁在一个画板前驻足,摆好架势想挥笔泼墨。然而,面对着历经沧桑,虽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的雄伟长城,耳听着黄河汹涌澎湃、生生不息的哗哗涛声,我不知从何画起,颇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遗憾。
想起老牛湾那副对联:黄河有韵万古琴,长城无墨千年画。是啊,这千年的历史和沧桑又岂是几张照片和画作所能涵盖和记录的?
03
从古朴的老牛湾堡下来,来到刚刚剪彩通车的一号公路零公里处。说起一号公路我马上想起美国西海岸那条著名的“美国最美的一条公路”,一边惊涛拍浪,一边崖壁高耸,风景绝美又刺激。看我拿来做对比,导游哈哈一笑道:咱们这个一号公路可比美国的厉害,有三条呢,分别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而且串起来的不仅仅是西北的壮美风景,还有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呢。
导游指着我们脚下的零公里标志介绍道:就拿长城1号公路来说吧,一路包揽了二百多个古堡,游客行驶在上面,或疾驰过关城隘口、军镇堡寨,体验得胜堡、平型关的历史风云;或随着山峦蜿蜒起伏,远眺杀虎口、广武城的塞外风情;或徜徉于黄土地,体味老牛湾、雁门关的雄奇伟岸……导游如数家珍一口气推荐了很多景点。
长城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起点都在老牛湾,如今成了流行的网络红人打卡点。我们几个也学着周围的年轻人,摆出各种姿势,在这个标志处打卡留念。随后分享照片时,有朋友说在这条极具现代感的公路上最流行的打卡姿势应该是盘坐在零公里的大字上拍照,怂恿我也来一张。可惜那时我已经踏上了长城一号公路,这个时髦现代的打卡姿势只有下次再来尝试了。
沿着长城公路一路走来,一路与古长城遗迹并行。从战国长城到明代长城,城墙古堡随处可见,真正体会到金戈铁马览长城的豪情。
沿途专门去参观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地下长城,这个水泉堡地下长城建于1968 年,当时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水泉堡人拆下明代长城的城砖,修建了地道,将地上的长城搬到了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的战备地道。
地道一期二期工程将近15000米,历时十三年挖掘,上下三层,出口众多,四通八达,工程甚是壮观,因为其主体部分由明长城砖砌成,更增加了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现存战备地道中首屈一指,名副其实是一道地下长城。
无论是地上的长城,还是地下的长城,都蕴含着保疆守土的深意在其中。长城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而言,不只是一种供人观光旅游的存在。长城在每个中国人心里更是一种象征,它如一条巨龙般曲折、蜿蜒、盘旋在中华大地之上,守护、保卫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安居乐业。
04
站在长城上,朔风习习,远望塞内塞外,看到的一半是征伐,一半是风光,一半是辽阔,一半是豪情。让我不禁吟诵起毛泽东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还真巧了,听导游说这首词就是主席1936年在偏关下游的石楼过渡口时写的,当时的毛泽东主席由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抗日讨逆。
想象着一代伟人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场景,一群年过半百的人不由也老夫聊发少年狂,内心豪情满怀地齐声朗诵起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历史都是过眼烟云,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