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二章,憨山大师注解

道德经第二章,憨山大师注解

作者: 声浪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21:4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憨山大师注解:

此释前章可名非常名,以明世人居有为之迹,虚名不足尚。

圣人处无为之道以御世,功不朽而真名常存之意也。意谓天下事物之理,若以大道而观,本无美与不美,善与不善之迹。良由人不知道,而起分别取舍好尚之心,故有美恶之名耳。

然天下之人,但知适己意者为美。殊不知在我以为美,自彼观之,则又为不美矣。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此所谓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也。又如比干,天下皆知为贤善也,纣执而杀之。后世效之以为忠,杀身而不悔。此所谓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此皆尚名之过也。

是则善恶之名,因对待而有。故名则有无相生,事则难易相成,物则长短相形,位则高下相倾,言则音声相和,行则前后相随,此乃必然之势。譬如世人以尺为长,以寸为短。假若积寸多于尺,则又名寸为长,而尺为短矣。

凡物皆然,斯皆有为之迹耳。凡可名者,皆可去。此所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以圣人知虚名之不足尚,故处无为之道以应事。知多言之不可用,故行不言之教以化民。

如天地以无心而生物,即万物皆往资焉,不以物多而故辞。虽生成万物,而不以万物为己有。虽能生物,而不自恃其能。且四时推移,虽有成物之功,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其功,故至功不朽。不尚其名,故真名常存。

圣人处无为之道,亦由是也。盖万物作焉已下,皆是说天地之德,以比圣人之德。文意双关,庄子释此意极多。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第二章,憨山大师注解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

  • 道德经注解(憨山大师著)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 老子道德经 第二章 憨山大师注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 老子的“三宝”

    最近刚看了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对道德经的认识能深入了一点。憨山大师按佛教讲法,相对于孔子的“人乘之圣”,对...

  • 【转】老子道德经 第二章 憨山大师注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 《道德经》第7章 憨山大师注解

    第七章 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 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太喜欢这种书法了

    憨山大师书法,灵动!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

  • 憨山大师书法

    憨山大师书法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

  • 启功最推崇的书法家,字写得无半点火气

    憨山大师书法 灵动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

  • 老子道德经 第五章 憨山大师注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章,憨山大师注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fq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