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我爱读书
一面书评的镜子——读徐柏容《现代书评学》

一面书评的镜子——读徐柏容《现代书评学》

作者: Boby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13:22 被阅读0次
《现代书评学》,徐柏容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想把这句改一下:看君一页书,胜过千百度。

以前也读过不少书,有拍案叫好的,也有拍大腿想骂人的,每当这时想提起笔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又不敢下笔,怕不懂装懂,惹人笑话,实在忍不住百度一下,发现许多关于书评的所谓方法几乎是千篇一律。偶然的机会,得到这本《现代书评学》,竟好似得了一面宝镜, 一方面将自己以前写的一些东西照视的原形毕露,另一方面也知道了自己哪些方面还非常欠缺,可以有用哪些方法得到提高。

现在,终于可以系统地了解、学习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书评。

作者徐柏容,徐老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其科学、严谨而又细致入微的态度,使这本书结构紧凑、篇幅适中。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八章,每章都控制在20页之内,满满的干货。

上篇从理论出发,把当下国内的书评环境与现状、书评与非书评的区别、书评的标准类型和特征本质,以及其社会功能和意义作了详细的讲解。

虽是理论为主,但由于篇幅控制的极好,基本没有絮絮叨叨的废话,更没有长篇大论的空谈,语言深入浅出,因而读来毫不晦涩。

我觉得,上篇的三个方面需要当下的我们特别注重:

其一,注重书评与非书评的区分。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包括百度上的一些说法也是,说书评的写法就是先简单介绍下书的内容,再对其进行评论。这正如本书中引用金氏(king)的话:“书评首先要向人们介绍书的内容概要,再对书进行评论,衡其是非……”。作者明确指出,这种说法“客观作者也毫不客气地揭示了一些不良上助长了混淆书评与图纸介绍的错误之风”。作者还说:“许多图书介绍文章,主要是介绍图书内容,只不过加上三言两语概念式地说说其优点、缺点,往往在‘图书评介’这顶帽子下混入书评之内……只不过使书评看起来数量虽多却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虚张声势……使书评趋于庸俗化……”。

同时,作者也毫不客气地揭示了一些不良现象,不少书评被人为地市场化、广告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书评的混乱——书评“作者思想上的混乱”,此类书评及书评家都要加上引号。

在这个常常将书评与非书评混为一谈的环境下,将书评从“相类而非”的书评中区分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二,书评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分析、论证。

我认为这是本书的重点,全书的每个章节几乎都忽明忽暗地围绕这个本质,始终没有脱离“判断”二字,“书评家不是‘法庭的审判’而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者’,书评对书籍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理性活动,“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的判断”。

同时说明,书评要对书进行判断,还需要一些附属性的工作:文章的疏通、内容的提叙、作者作品的研究。作者用一张图形象地加以说明。

实拍:图解书评的本质

其三,强调书评的异主体性。

每个人的学识修养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因而即使是同一本书,对其判断也各不相同。作者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文如其人,书评能反映出书评者的品质。

要求书评者首先要有优良的品质,“如果思想不纯正,所写书评又如何能导人趋于正?”,“有什么样道德品质的书评者就会写出什么样道德品质判断的书评”。要求书评者不光对待书评要实事求是,对待自己也要实事求是。

其次要有渊博的学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评的独创见解,无不源自书本,来自实践。

再次要具备一定的编辑出版知识和语言文字能力。作品-编辑-出版,三者是一体的,需要认识到书评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

建议作为书评者,要注意到书评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注意到书评对其他相关方面的影响和促进。

下篇则着重于实践,从读书、选书开始,悉心传授了书评从无到有,从一般到专业的实用技艺,特别在最后单独列了一章讲解了综合书评的知识。并且附上了自己及其他名家的一些精彩的书评,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既然是干货,那么就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读者必能从中得到切实的指导与提高。同样,我觉得有三个方面能帮助我们提高书评的写作能力。

一、关于读书的方法。

不读书,无以评

怎么选书?怎么读书?书评者的读书和一般读者的读书有何不同?只要精读就可以了吗?

当然选择自己最熟悉领域的书籍。一般读者最理想的读书方式,当然是精读为主,粗读为辅,旁及浏览。但是,书评者的读书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仅靠精读恐怕还不够。

书中介绍了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书评撰写过程:写一篇书评要消耗她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她会先从书店买回一大堆书,一本本地读,从中选出几本可评之书,然后正襟危坐,开始反复阅读。第一遍凭感觉采撷印象,第二遍用批评的眼光去分析、判断,并作笔记,第三遍重新检查、验证自己的价值判断,最后才动笔。她的作品看来似乎是纵笔而就,实则很艰辛。

书评者的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反复读。

二、书评的开头和结尾的艺术。

元代杂剧家乔吉曾说,作乐府诗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法,大致是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这是一种对诗文创作的开头、主体以及结尾的比喻说法。书评的创作亦是如此。

作者分别介绍了三种常规、三种艺术的开头方式,接着又介绍了四种常规、四种艺术的结尾方式,对每一种方式都作了对比和分析,并给出了其撰写思路和应用场景,这可是真正的干货知识。

三、书评的标题。

又是一个纯干货的章节。

标题即题目,所谓题目,题即目。所以,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有画龙点睛之效。

可见,小标题也有大作用,寥寥数十字,也有好几个层次与要求,也有许多模式和方法,书作者同样手把手教给读者,如何给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书评起一个既切合内容,又不落俗套的标题,让高质量的书评锦上添花。

最后,书中特地用了一章的篇幅讲了综合书评的知识。

综合书评对书评者的要求更高,读书负担更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所以许多人不愿意或没时间去写综合书评。

固然综合书评没有专书书评广泛,却也不少见,豆瓣、百度、公众号或其它地方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推荐书单,虽然按照本书的标准,大多属图书介绍一类的,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综合书评,但是在学习了本章的知识后,相信凭借书单作者的水平,完全可以写出高质量的综合书评。

本书旁征博引,贯通古今中外。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所有的引用仅指点了出处,却并未给出注释,对于古代文学了解不多的读者,有些意思恐怕有点费解。如此,不免有点影响阅读感受。虽说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或百度,或直接跳过也不会造成大的阅读困惑,但还是觉得,既然本书面向大众发行,既然引用了不为大众所知的古文诗典,还是简单注释下大意为好。应该是我学识太浅,才有此感觉。

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书籍,但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大的价值,个人觉得可以作为手头的参考书,在写书评时可以参照其中的一些标准和方法。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检验自己或别人的书评是否符合其价值判断的本质、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同时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去解决,使自己的书评能力更上一层楼。

此文不能算是书评,尤其按本书的标准,离真正的书评差之千里,至多算是个人的读后总结。但无论如何,读后还是感觉收获颇丰的,这是一本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好书,正如此书标题所言,这是一本现代的,把书评作为一门学科来讲授的书籍。

----------------------(《现代书评学》,徐柏容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实拍图片

相关文章

  • 一面书评的镜子——读徐柏容《现代书评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想把这句改一下:看君一页书,胜过千百度。 以前也读过不少书,有拍案叫好的,也有拍大...

  • 《现代书评学》读后感

    《现代书评学》读后感 今天精略地读完了《现代书评学》,了解到许多知识,比如图书评介与书评的区别,书评在社会文化中的...

  • 今天开始阅读徐柏容的《现代书评学》了

    这本书是几天前简友的一篇文章中介绍的,本来我就想先多写书评,因此知道书评创作还有这样的教科书存在,就去网上搜寻了。...

  • 随笔

    最近有点忙。 01学写书评 参加了豆瓣一个书评写作营,30天的时间。读三本书,写三篇书评。对于一个写作小白,没有接...

  • 书评

    书评的格式要点 很多人会弄混书评和读后感,书评是客观提炼书中的亮点,进行解读,读书评的人从你的书评中就能受益。而读...

  • 读书日更day13—从零开始学写作

    今天读的是从零开始学写作的第九章如何写出精彩的书评 书评或者读后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并不陌生,那么怎么就写好书评...

  • 建筑师只是无数职业中的一种

    原文链接 《工作你好:建筑系学生的50种职业方向》书评 书评作者:暮沢剛巳 书评时间:2009年 【摘要】建筑系学...

  • 关于文集名称的作用和找文

    初次进来的话,可以看看文集,全部书评里有写过的全部书评,古代就是古代文,现代就是现代文,分类后便于大家查找,以后会...

  • 读书笔记‖优秀书评的另一个境界

    【读《六神磊磊读金庸》】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书评,也在尝试着写书评。一直以为一篇书评就是让读者想去读这本书。说是广...

  • 书评

    【读《六神磊磊读金庸》】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书评,也在尝试着写书评。一直以为一篇书评就是让读者想去读这本书。说是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面书评的镜子——读徐柏容《现代书评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fs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