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南来北往四方宾客的落脚点。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和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
敦煌,一个如雷贯耳的艺术圣地,是中外艺术家向往的地方,是中外文化交流保留比较完整的见证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31968/b330fe78487c97d0.jpg)
那一个个昏暗的洞窟里,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隐藏着几多的历史往事,荡气回肠的故事,千百年来依然震撼人心!
但是,处在荒漠地带的敦煌,想要保存这些文化魂宝,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恶劣的环境下,人的生存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遑论保存那些所谓的文化!
所以,敦煌文化能够至今,让后人有幸观赏到壁画雕塑的美仑美奂,是离不开几代敦煌人的无私的奉献,是他们凭借着对艺术的一腔热血,一股韧性,刻苦钻研。是他们充分运用智慧,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想方设法保存敦煌的艺术瑰宝。终于,让世界有了一门显学:敦煌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31968/68c41aa5d13539a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31968/40010069bbd8c62b.jpg)
常书鸿,敦煌艺术保护发扬光大的奠基人,敦煌学,能创立起来离不开他那宏大的眼界。他本来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最著名的中国学生,油画大师劳朗斯的得意门生,连续四年夺取了法国学院派最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的金奖,银奖。
然而,冥冥之中的奇妙邂逅,在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让他知道了中国的绘画传统,只凭着单线条的勾勒,就能散发出摄人心魄的力量。
至此后,他执意回了中国。纵然此时的中国,战火纷飞,早已容不下一张书桌。纵然同在巴黎美院妻子的不理解,他还是回到了故土。
在那时,有土匪横行军阀勒索的时代,他既要敷衍土匪军阀。又要治理恶劣的生存环境,流沙,石窟保护的最大的对手。
但是这些困难阻挡不了常书鸿的意志,在敦煌的40年,通过常书鸿的全力捍卫和推介,敦煌再度震惊了世界。
他又开创了敦煌的又一个时代,来自国内外的朝圣者开始不远万里来到这片荒凉土地。他的事迹行为,激励着许多年轻人的勇气,他们踏随着前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而又创造性地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31968/b1a18d97d32b74f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31968/0278f0baa586fb09.jpg)
受到常书鸿的事迹的感召,更是被敦煌的艺术所震撼,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奔赴艺术圣地敦煌,去学习而后受到震憾而成为敦煌的守护人。
常沙娜,段文杰,史苇湘,平山郁夫,石塚晴通,柴剑虹,赵俊荣,徐铭君,赵声良,樊锦诗。这一串名字,这里每个人,都有着一段与敦煌纠缠不清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开拓,挖掘,才有了敦煌的艺术的辉煌,才会让敦煌学大放光芒,让中国人在敦煌学术中有一席之地!
所以,随着敦煌学的传播,渐渐地为世人熟知,那些为敦煌艺术贡献了人生的名字,永远镌刻在青史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