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表述要具体化,这两天在进行咨询时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按道理说,现在的中学生家长,多数都属于八零后,他们所处的大环境,正是开始提倡赏识教育孩子的时期,很多家长也确实是总去夸奖孩子,可为什么却出现那么多耐不了挫折的“玻璃心”孩子呢?——我觉得这和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交流语言比较泛化上笼统有一定关系。
孩子某件事情达到家长的目标期待时,家长会因为事情达到好的结果,比如考了高分数去表扬孩子,常常夸奖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乖”“你真是好孩子”“你真可爱”“你真厉害”,……这些语言都是朝向评价孩子人格的,相当于给孩子戴了一顶高帽子,被贴上一个“棒,聪明,乖…”诸如此类的标签后,孩子就会被这个关于“自己是好的”虚泛化的形容词固化住了,希望能够永远守住父母对自己的这个认可,这样爸爸妈妈就会永远爱自己。可当他在一旦遭遇到不顺利时,就会感受到巨大打击,因为这相当于自己将会失去父母的爱了!
这种总被家长虚泛化夸奖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因为Ta内心并不确定自己好不好,行不行,就会执著于外在他人的评价。当现实不如意时,常常怀疑自己,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蜷在家里走不出来。所以每年各地都会出现一批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或者考试竞争压力大而弃学的初高中生。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父母既不该批评孩子,也不该表扬孩子。”
习惯听表扬的孩子,会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感,因为每一次表扬其实都是认同。如果没有得到别人的积极认同,他可能就不会继续做了。
长期在赞美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在乎别人的评价、依赖别人的评价、为别人而改变,只有当获得赞美时才会感觉付出是值得的。
习惯听表扬的人,关注结果,输不起;甚至有的人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择手段。
虚泛化地表扬就是以固定性思维(当下的结果)来看待一个孩子,而忽略了他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
与之相反地,今天我们想培养一个积极健康、耐挫力强的孩子,就要在和孩子交流时多多使用认可孩子具体化行为的鼓励性语言,让孩子明白,他被认可的不是因为他做到了什么成绩,而是因为他在做事过程中,投入了什么努力,花费了什么精力,去欣赏孩子做的好的具体行为,而不是给他这个人贴上一个标签固化下来。家长坚持去肯定孩子的好的具体的行为,孩子就会努力去强化这个动作,不断被鼓励下来,孩子积极正向的行为会越做越熟练,逐渐能力就被培养出来了。能力有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也就越来越强了,当一个人内心对自我非常确信时,也就根本不去追逐外面的评价了。
人生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家庭教育的方向就是培养出自立阳光,耐挫力强的孩子,那么,家长们学习对孩子使用具体化的鼓励性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