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篇。这陆光熙,幼聪颖,读书一目十行。年十二毕业,十三岁起学经学。稍长,专心精研三礼之学。初,陆光熙从宗室盛昱学习,十二年精研历朝掌故。盛昱没,改从桐城吴汝纶学,在保定莲池书院续学研。
按: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奉旨创办,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三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莲池书院于1903年停办,先后存在长达170年之久,培养人才无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7743/ec4fca0535f6cdaa.png)
(吴汝纶)
受盛昱经史舆地(音yú dì。意即土地,地理)及掌故《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雪履寻碑录》之影响,特别是古文义法之影响,陆光熙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随师吴汝纶入北京大学(按:北京大学于1898年创立,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吴汝纶首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求经世之用。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他却不喜欢写繁多的摺卷,而自是喜欢从历代掌故、经典中去论及今世种种事态,寻求解决与改变之途。
因此,在此次进士复试、殿试、朝考期间,陆光熙故意书法皆不工整且多涂改之处。
大学士徐世昌([1855年10月20日—1939年6月6日],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任此次科举会试之阅卷大臣。审卷时,徐世昌见到了此一批殿试、朝考卷,激赏此卷其文,欢为奇才。但因为是盲审,却不知作此卷之人其是何人,遂均拔置一等拆卷。待拆开卷,方知此卷出自为陆光熙之手。徐世昌与陆锺琦两家相交善,对陆锺琦尊敬有加。当徐世昌知此人就是陆锺琦二公子陆光熙时,乃大喜,曰:光熙不负申甫厚望,而国家得一俊士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7743/0395cfea1e0aae2e.png)
最后金榜:
……
一甲第二名,广东朱汝珍,榜眼。
一甲第一名,河北刘春霖,状元。
按:清朝时期及以前,金榜排名顺序,自上而下由同等后名次而第一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7743/60fc681747a40254.png)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五(1904年7月8日),韶乐齐奏和鸣,鸣鞭响彻云霄,骚动了整个北京城。这么热闹隆重,是什么节日呢?原来是进士及第唱榜叩拜仪式。
只见在太和殿正举行隆重的甲辰科大传胪(传胪,读音chuan lú,指在古代时,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典礼。唱名后,从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官员同着新科进士一起向光绪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待礼毕,由礼部尚书将大金榜放置彩亭的云盘内,导以黄伞,鼓吹前行,由太和殿中门送至东长安门外采棚张挂起来。状元、榜眼、探花随榜亭至东长安门内,顺天府尹在此处相迎,为他们进酒、簪花、披红,亲自送三人上马游金街。鼓乐、彩旗、牌仗引路,再转向东城北行至新街口,在顺天府衙门宴饮后,经地安门处,由西城出正阳门,完成殿试发榜和状元游金街的全部演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7743/eaf30577f356b2b7.png)
(刘春霖状元)
在经历同样风光无限的金榜题名之后,最后一榜进士的命运与过去各科进士却不大相同了。朝廷设立“进士馆”,张之洞曾说到设立进士馆的目的为:“欲使向业科举之士,增益普通学识,讲求法政、方言,以期皆能通时务而应世变。”进士馆章程立学总义为:“设进士馆,令新进士用翰林部属中书者入焉,以教成初登仕版者皆有实用为宗旨,以明彻中外大局,于法律、交涉、学校、理财、农、工、商、兵八项政事皆能知其大要为成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7743/86d2595d20e89e24.png)
国子监博物馆现存科举类题名碑198通,包括元至正二十年(1360)公试题名碑1通、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公试题名碑1通、明崇祯十三年(1640)赐特用出身题名碑1通和明清时期进士题名碑195通。其中2通元代公试题名碑是元朝廷专门为通过公试考核的国子生所立,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所存年代最早的科举类题名碑。
而清道光以后,科举日趋衰落,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科时,朝廷已无力负担立碑之银两。陆光熙等同期进士只得联合出资在《国子监》立起他们自己的进士碑通。
谁料大清国废科举,刘春霖、陆光熙等这一期进士成了最后一科进士。
论曰:悲哀的是,这些末科进士,他们虽然通过传统的科举之路获得了进士的身份,本以为高官厚禄的仕途,但他们却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无法将传统的学问应用于新的社会变革之中,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上遭遇困境。他们的出路将如何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7743/241e33e874db448d.png)
陆光熙朝考一等第三十四名,赐进士出身。钦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闻仲弟陆光熙高中进士,授入翰林院,一兄陆仁熙高兴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比之自己有所成就时还兴奋。并语重心长曰与光熙:我辈虽少,然两经甲午庚子之难,国恥未雪,后患方长。且庚子围城中,彼我军容均所目击,优胜劣败,人事实然。弟年尚壮,请学陆军,他日幸有成功则当恢复国权,荡涤国恥,否则,葬此身于枪烟弹雨中,亦较之仓皇失措,溝渎自经者,于计为得。
陆仁熙回想陆氏两辈人,父与叔当年同榜进士,如今父与子同为翰林,吾陆氏家族岂非太史之邸?陆仁熙思及至此,遂兴奋挥笔提联,
上联:兄弟同榜进士
下联:父子前后翰林
横批:太史第
遂,制匾额楹于东单北大街后身“羊尾(Yi)胡同(按:现洋溢胡同)”16号一处陆家老宅。
欲知停科举,招留洋军事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