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人跟我讨论差点打起来。整理了一下,基本上双方观点如下:
他:感觉互联网模式都差不多,都是
线上(前端)线下(后端)要有销售,有自己开发的移动平台,要么网站再推广平台,找用户。
我:你这个不叫模式 就是业务。模式是说人财物的分配归属流动发生变化。比如淘宝跟京东 就是物流从外包变成自建 这就是一个新模式。
他:那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呢?人财物就已经发生变化了。比如我想实现儿童读物,在线下开设一个儿童绘本的实体店,线上推出自己的网站或App,甚至不只要订阅号,那在线下和线上同时推广网站什么的。但实际赢利有可能是线上的媒体收费,如果线上再扩张其他围绕精准用户的销费产品。100万的启动资金,不在一二线城市做。甚至可以在书店旁开0-3岁育婴用品店。
我:谈模式挺扯的 谈也可以 先养活自己再说 没到的就先想想怎么通过互联网让自己赚到钱 别想公司那个层面 基本上都还达不到。
(开喷了)
我:算了吧 这只是个美好的想法。这也没有模式创新 现在好多做这个的。1 这个已经好多人做了 轮不到你 2 就这个还要100万启动?3 老老实实赚够100万再说吧。老老实实把公司业务搞好 把人招好 把自己的事儿做到极致
(开撕)
他:做人资不要太强烈的性格,尤其在互联网公司注重员工关系
我:你们好好努力吧 尤其梦想啊什么的 我就做个最低逼格的 先赚点钱算了
他:BOSS教会我,做人资不要事事强势,不要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不要总一副咄咄逼人的口吻教育别人,你懂的
我想了一下不知道说什么好,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过头,翻了下记录,其实我说的就是对这个事儿的判断,顶多算语气不好罢了,对方理解成语带讽刺教育别人什么的,说实话,对于现在钻到钱眼里的我,没利润是不会教育别人的,多浪费时间啊。不过多少有点心虚,因为自己也是凭经验判断,也没调研,但是特别反感这种什么都没做成就什么模式啊互联网啊之类的。。。反思一下自己,确实没什么牛逼过人的成绩,还是个穷人,所以就说:再过一年 如果这个群还在 希望大家都说说月收入多少了 做什么说什么 实在点儿。别天天被互联网啊创业啊忽悠了 跟我一起做项目的小盆友大概5 6万 我做的最差 不在这儿乱喷现眼了 有本事赚钱才是第一位的。
到这里算是彻底戳到痛处了,也算意料中,他说:为什么想和我们比收入?为什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这世界上除了赚钱,沒别的了吗?
这中间当然也有别人乱入,有的和事老,有的支持他的,有的说对钱有兴趣的。
先说下我为什么觉得他这个想法没戏。首先,他压根没好好思考过,甚至都没有仔细搭积木,看看到底有几种摆法,要不然就不会说出“但实际赢利有可能是线上的媒体收费”这样的话了。我估摸着就是做个儿童绘本的内容订阅号,甚至app,然后引流到线下成交,然后是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从二线三线城市开始做。
槽点实在太多。
1 儿童绘本切入实在太小太小太小了,现在有心思考虑这个的会去把小孩的各种护理啊早教啊全部考虑进去,这一般是一线城市比较多,教育理念先进啊,新手爸妈都有经济实力,也有这个消费的氛围。但是,这种有实力的爸妈会从各种商家或学习渠道了解到绘本,绘本是作为附加值存在的。他们要么就有自己一套理解,要么就深信某商家,无论怎样,都很难改变,除非你是专家,而且还是个不光会解读绘本还能告诉他们怎么做好爸妈这个角色(比如正面管教之类)的专家。那些没条件钻研绘本特别深的爸妈,基本上就是受周围声音的影响,比如妈妈群啊或者淘宝大数据推荐啊之类的,顶多选个奶粉尿不湿,基本上不会在乎绘本这么细致的东西。这里面估计很多人连绘本是什么都没概念,就觉得给小孩买画书看而已。所以,想要赚新手奶爸奶妈们的钱,从绘本太难了。
2 如果重点放在线下,那这个运营能力就不是一般的要求。看看先锋书店(南京)花了多少年,怎么从市场里面杀出来,做成文艺青年品牌的。随便网上搜了个数字,96年到06年,开了5家分店。
而且他是突出了一类人文社科类库存书,跑遍了多少出版社。而不是只有儿童绘本或者小说或者诗歌什么的某一个小类目。
如果在二线城市计算,即使南京一个不起眼的地段,店铺装修加库存加人员工资,还不算推广什么的,100万?先拿出来再说吧,我觉得都不一定够。
3 如果重点是线上销售,那要100万干嘛?按照他的说法,订阅号啊app啊网站啊一起搞出来,估计也就是个三万五万吧。反正写个这类的app最简单的报价我听过1万的。网站都有现成模板,如果自己人品不错的话,找个会技术的朋友帮忙一下就好,订阅号什么的更简单。所以,100万要来干嘛?引流吗?那就是说花100万用于推广,那好,线上的基本上成本是5块钱一个人,100万可以有20万人,那这20万里面有多少转化率呢?五分之一吧已经很不错了,假设客单价在100,因为儿童绘本估计也差不多这个价格。那营收就是20万*20%*100=400万,按照毛利润30%计算,利润是120万,再除去100万的推广费,利润是20万,还不如踏实努力干三年,得到的绝对比这个多。现在北京,一个1年的高级招聘专员,月薪就在8了。20万的话。其实月薪也就1万5左右。
所以,白忙活一场,很热血的冲上去,结果当了个分母。
4 如果线上作为媒体收费。这个你怎么拼的过不断生产新内容的自媒体和转型过来的传统媒体呢?兼职先做起来是可以的,有内容输出最起码算个开始了,不过残酷的现实是自媒体大部分都不赚钱的。所以指望线上做媒体收费,除非是十万个冷笑话。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展开了。
单从这个项目角度出发,我觉得是不靠谱的。
另外再吐槽下这个坑爹的互联网风潮或者说创业风潮,互联网实际对人的思维并不大,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也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说这个人就开始思考了。
回头看了下整个对话,基本上就是跟他说项目不靠谱他说做人不该如此,说我收入低还是赚点钱算了他说为什么要跟人家比收入难道赚钱是唯一的吗?我发现穷人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钱不是唯一的啊。以前我也是这样的,这都是口头禅,我妈现在还拿这个调侃我。这说的很对啊,钱不是唯一的,还有梦想啊 还有生活啊 还有诗和远方啊!问题是说这句话的早就把房子买了,那洋气的小别野,还有娇妻(虽然据说已经离婚),还有蒸蒸日上的事业,平时交往的人非富即贵,电话本里的人动不动就是个大哲教授,要么就是个多少亿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什么的。。。这人名字叫高晓松。
后面还有好心人替我解围说,我属于心直口快所以让别人误会。首先谢谢这位朋友,不过真不是心直口快,我对这个项目的判断就是如此,更是不存在教育别人,引起别人不舒服了还是很抱歉的,不过这人是脆弱了点儿,这心里素质以后创业估计会很痛苦的。围观的一个朋友还分析说我是孔雀人格,坦白说我也并不在乎跟别人争论,也不在乎给别人的评价,又不是做淘宝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在赚钱。
还有一个就是穷人思维,我以前也觉得别人炫富什么的,后来一想,人家晒车晒表不是炫富啊,是真的富啊!我月薪5000的时候,对200到500的消费已经无感了,你说人家5万的时候是不是吃顿饭3000块钱也正常么?这就是消费脱敏了。只不过是自己太穷,而且可怜的自尊心受不了,所以觉得炫富可耻,感觉被碾碎了,从而愤怒。
所以,借用手哥的话说,很多人是没有道理可言的,他们只有情绪。有的人就是分不清谈事情和论人品,对钱敏感,觉得谈钱的都俗,就创业不俗。其实那只是个数字而已。我们玩的游戏就是不断把这个数字变大。
而且,月薪5万是屌丝的标准额。。。这是前阵子刚被刷新的。我被虐了,拿出来也让别人感受下。
而且,我也没月薪5万啊,,,估计这个才让很多人觉得安慰吧!
我觉得很惭愧,自己做的事情还没起来,钱没赚到,哪有立场去喷别人呢?等赚钱了再说吧。啥时候月收入过5万再说,不过今天感想实在太多,好久没动笔了,还是写写更健康吧!
所以,教训就是,好好做屌丝,以后不要乱喷了,努力干活儿争取逆袭,老老实实赚钱。家里还冻着呢,赚钱先装个暖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