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超越技术层次,进入学术轨道

超越技术层次,进入学术轨道

作者: 山水本原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19:48 被阅读0次

到了写论文,尤其是写学位论文的时候,表达学术层面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很多同学感觉最难把握的层次。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生来讲,由于平时研究中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技术、计算方法等技术层面的内容,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容易陷入到技术操作层面,例如实验步骤啊,计算方法啊等等内容一股脑全写出来,弄得学术论文看起来有点像流水账,完全没有学术的影子。最终评阅人给的结论往往要比自己想得要差的多。所以,有必要针对这个题目,让大家理解一下技术操作和学术的区别,以及论文的合适写法。

学术的核心是思想与观点。当你能够解决一个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时,你一定在对问题的理解角度、对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一定有与前人不同的过人之处。这就是你在学术层面的创新。论文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你的创新是成立的,是可靠的,是有价值的,而不是要写一个仪器使用说明书或一个软件使用说明,也不是写一份研究过程详细介绍。正是因为论文的这个性质,所以大家在研究过程中,你要留意在做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的思想。这就需要大家在做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保留一份觉知和警觉。例如,计算的时候,计算条件中每一个参数的设定,都要考虑到我为什么要把他设定为某个数值?如果我设定成别的数值又会怎样呢?我使用一台仪器的时候,就要问自己,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仪器,如果选择其他仪器又会如何?我采用了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技术路线,要问自己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技术路线,理由是什么?当你养成了这种习惯的时候,就形成了科学质疑的习惯,就步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从一个实验执行者变成了一个研究者。在论文中,重点不是写你是怎么做的,而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你能够清楚了这样做的理由或原因,接下来进一步要思考的问题是:我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技术路线呢?自然是因为以往的技术路线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那反过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你的技术路线就可以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当你这么想并且得出答案的时候,这就是你的学术思想了。有了清晰的学术思想,论文就好写了。

论文首先要交待清楚你是在哪个领域解决哪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目前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和想法?这就是这个小领域内的学派和不同的学术思想了。很显然,这些思想都没有解决问题,那么他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或者说,前人解决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你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最值得你思考和努力的问题。没有对这个问题的完美回答,你一定做不了一份好的研究或写一篇真正优秀的论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你的学术思想。那么,在你这个学术思想之下,你设计的解决方案的思路是什么呢?这就是亮剑。敢于针对挑战性问题进行亮剑,是研究人员最起码的勇气。

好,你的思想和方案都讲清楚了,可别光说不练啊。到这里,你可能心里就呵呵了,这个研究我都做完了,完全没问题。

好,既然这样,那你就讲讲吧,你是怎么做的。要把所用的试剂、药材、算法,甚至算法的参数设定都要一一说来,不能有半点含糊。因为科学里有一个可重复性的要求,如果你交待的内容不足以让别人能够重复你的研究,这就不符合科学原则。其实,到这里,往往最难把握的一个原则是,我到底要详细到什么程度呢?要不要把实验过程或者软件操作都一步步地写出来呢?不要,也没人欢迎你这么写。你只要把握一个可重复性原则就可以了。如果你所用的方法后者所用方法的各个参数都是某个成熟的方法和常规的参数设置,这种方法甚至在教科书或者一些其他文献里能够查到,你就是不需要重复解释了,表上方法的名称和超考文献就行了。如果你在这里边有创新,或有所不同,就一定要对这些不同有详细的说明。并且在后边讨论里还要解释你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行吗?

光说方法还不足以让人判断这种方法真的能解决你要研究的问题,那就拿结果来看看吧。结果,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讲,用几个图、表显示你的结果是很自然的。但请记住,这里的图表有双重身份,一是你的结果,二是它是论证你的论点的证据。所以,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能把结果往论文里一摆就算完了。这是什么实验得到结果啊?每个图表都是什么呀?应该怎么看啊?个自从数据上有什么特点啊?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啊?这些都应该交待吧。所以不能像一些同学,结果与讨论部分,不能放几张图就该结论了。谁信啊?你没有对结果的解释说明和论证过程,是得不出来结论的。所以,请记住,在论文里永远不要出现没有文字说明的图表。这些图表还仅仅是一些证据而已,还需要你的论证。论证就是讨论的核心内容。在论证中,可以旁征博引,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上的结果、结论都可以作为证据(主义做好参考文献的引用),只要你能把读者说服你的论点是成立的、可靠的、有价值的。

在议论文和科技论文的讨论部分,经常会出现需要证明几个分论点后才能证明中心论点。在分论点的段落写作中,适宜采用的结构是,首先先用一句话来清晰准确地表达一个分论点。然后再利用说理法、举例法、证明法、数据法等各种方法来展开论证过程。最后再总结强调一下这个分论点,让读者知道该分论点的证明已经完成。如果缺少开头的分论点和结尾对分论点的强调,会容易让读者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目的是什么,论证的结构自然也就不清晰了。

这样,查不多就把讨论部分写完了。这是,要回过头来,再考虑一下,其他人可能提什么质疑呢?我要是评阅人,我可能会觉得你的方法有问题,你的参数设置有问题,你用的仪器有问题,你的样品前处理有问题,你的实验数据有问题,你的论证逻辑有问题,你的证据有问题,你引用的文献有问题,反正我就是觉得你的结论不成立,你的研究没有价值,你做的这些研究就是垃圾。如果你写的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我就觉得不应该给你发表。如果你写得是学位论文,我就觉着你没有资格答辩,根本不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在写论文的时候,别以为每个评委都是来为你喝彩的,应该把每个论文评阅人都看成是一个刺儿头,专门是来挑你毛病的。如果你在写论文讨论的时候,能够把这些可能的问题都尽可能的预先研究过了,并且在论文里写清楚了,让专家即使吹毛求疵也找不出来你的研究的问题,这时候,专家就只能为你喝彩了。

通过这样的过程,你就真正超越了技术层次,走在学术研究的轨道上了。作为你的导师,会从内心里为你喝彩。没有风雨,哪能见彩虹?没有千锤百炼,哪能出真金?没有学术的严格训练,哪能明白什么是学术?没有吹毛求疵般的精益求精,哪有好文章?没有超越上再超越,哪有什么大师?

相关文章

  • 超越技术层次,进入学术轨道

    到了写论文,尤其是写学位论文的时候,表达学术层面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很多同学感觉最难把握的层次。对于从事自然科...

  • 进入轨道

    身体慢慢地恢复差不多了,但是心里的阴影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吧,最近站的时间长了就感觉到脚跟有点疼。 这段时间自己没顾...

  • 国家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

    此乃大好消息也。 中医,仁术也,西方的技术体系无法理解,因为中医超越西医太多层次。 中医不符合西方科技,因为超越太...

  • 逐步进入轨道

    六项精进打卡第571,姓名:孙维洁 六精进第364期乐2学员,403期乐2志工,456期乐2志工,496服务和带队...

  • 我所坚守的事情

    我坚信世间有爱情,初层次超越物质和利益的衡量。再深层次,超越头脑的把戏相爱。再深层次,是两个完整独立灵魂的遇见,...

  • 技术层次

    用:基本概念-》基本应用-》特点/适合场景 -》约束背后的原因 原理:实现原理、实现技巧、代码 设计思想:理论基础...

  • 学术的意义

    学术最终的目标是传世,传世意味着传承,也意味着超越和被超越。个人通过学术的形式与人类的历史结合,与那不断前进的、在...

  • 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2020年4月18日 天气:晴,温度:23~28摄氏度,起床 06:34 入睡 00:10 1.课程学习:6...

  • 如何引导孩子进入“轨道”

    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买一些思维游戏或者一些关于学习的书或者游戏测等等。 当我们斥资买回来的思维游戏课或者**启蒙课...

  • 生活进入正常轨道

    人是可以迅速切换生活模式的。我由春节假期的躺平模式,迅速切换到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早上6:00走出家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技术层次,进入学术轨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ojphtx.html